远离社交网站以后

作者: 也么哥 | 来源:发表于2014-08-19 15:26 被阅读8461次

    我的QQ列表里有300多个好友,50多个群,我曾经可以在和别人聊天闲侃的时候为拥有这么“庞大”的数字集体而感到得瑟、骄傲,以彰显自己是一个人脉广、朋友多、受欢迎的“万人迷”,便于开启自己的装逼模式。

    上个月,我在一个孤独的、沉思的周末晚上,除了亲人(避免引起恐慌)和一些网友(没见过面)外,我删掉了QQ所有人,包括我自认为的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哥们等等,退掉了所有的群。总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所有同学、朋友的视野里消失。

    我一边删的时候,心里边还在一边担心:明天会不会电话被打爆?会不会短信不断?会不会好朋友都发现我不在他们QQ列表里而到处找我?……这样想着,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得瑟!(有时我就是这么自恋)当我看着QQ列表好友栏里就剩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怀着对明天的忐忑不安入睡了。

    第二天,我一直睡到了十点钟,两个手机一点动静也没有,没有未接来电,没有短信,微信里也没有消息提醒。打开电脑,一切还是原样,没有任何变化。我感觉非常惊讶。

    第三天,什么动静也没有。

    第四天,

    第五天……

    我突然就哑然失笑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一直以来就有离开社交网络的想法,却一直犹豫不决。总是会担心,是不是有人留言了,是不是有人评论我的照片了,是不是有人@我了,是不是有人在网上找我有事情。一天拿起手机数十次,看那个个人中心的红点点,就觉得对网络还是难以割舍,一直以为自己是多么多么地重要。但现在,突然就明白了,其实自己根本不重要,或者,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重要。

    你以为好友会天天上网查看自己在不在?你以为把QQ好友删了是一件地动山摇的事?你以为自己突然这样消失大家会满世界找你?

    都没有。

    再看看我的微信,近200个微信公众号(取消关注了一大批,今天算了一下还剩128个),18个服务号,微团购,10个微信群…还不包括腾讯自己推送的新闻、游戏。我的公众号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广告文案、美术设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戏运营、新闻评论、电商分析……

    越害怕自己的无知,所以才用一个又一个公众号来充着门面。这种对无知的焦虑,让我对公众号里推送的内容都进行快餐式消化,囫囵吞枣,不得要领。但,似乎明明心里自卑得要死,还可以在别人面前牛逼闪闪地晃一晃手机“看,我可有200多个公众号呀”来显得自己多么牛,多么博学。其实,由于公众号太多,现在反而已经完全不看任何公众号了;除此之外,我还有3个微博账号,更不要说人人网、朋友网、知乎……

    突然想起来一个事儿:在上一家仅20人的网络营销公司里,当初面试时HR骗我说公司有500人以上的规模,咱们这儿是分公司而已。其实,就是给自己打广告吧!当时自己信了。后来,老总经常大半夜12点的给我们上课洗脑,说未来一年会让中间大部分人成为百万富翁,当时听了心里还特别激动。后来,老总为了证明自己人脉广博,经常给我们员工秀他的微信通迅录总数,在我们面前扬着手机说“看!已经4900多人了,我的目标是加到一万多人哦!”当时云游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我们作为其中一个合作公司,老总到了香港,和投资人蔡文胜合了张影,分享在朋友圈,总监、主管都立马转发……现在想想,幸亏被没洗脑(很多同事死心踏地累死累活两千块在那干几年)。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当初钱钟书在写《围城》那个方鸿渐回国,别人问他和大哲学家罗素的交情,想来真是让人发笑了。当然,这是闲话。

    社交网络,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借靠互动来证明自己那如同空气一样稀薄的存在感!我们喜欢被人点赞、点转发、点评论、点留言……

    譬如,我注意到,当初我去知乎,我只是为了找专业的答案,后来自己也通过一些现有知识回答一些问题。但是,一旦我开始回答问题,我就会发现自己总是点开知乎,看消息那栏有没有关于自己的新提醒,在意是不是有人点赞认同,在意是不是有人评论。回答答案当然是好事,但慢慢地,就会变成为了点赞而去回答。当然,这作为知乎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不错的。

    再来说简书,以前没有人关注到自己的文章的时候,我就纯当和有道云笔记一样功能的文字记录地方罢了。可一旦有人开始给自己的文章点喜欢,那个小喇叭开始出现红色提醒时,写作的时候,注意力经常被分散,而且会增加自己刷简书的次数。

    所以,我从来没有直接在简书的界面上写过文字,虽然它的界面已经非常完好了。写文字时,我总是每次都要关掉所有浏览器,隐藏工作QQ,在有道云笔记上把文章写好,再把它们复制到简书上去。

    这么说吧,远离社交网络快一个月了。仔细总结下来,利大于弊。

    一、时间被集中,做事更加专注,比如我现在居然可以坚持练毛笔书法了

    二、被分散到社交网络的时间用来学习软件、看书进行自我提升,深度的学习比碎片化的微博段子、公众号鸡汤营养丰富全面

    三、明白自己不重要,可以安心做事,有事情直接打电话解决

    四、多了独处和思考的时间

    五、写了一些没什么营养但至少能看到自己轨迹的文字而不是十几个字的说说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却越来越宅,越来越寂寞孤独。实际人,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丧失了一切对现实生活对外界的沟通、思考、观察能力。有时候,是需要走出来,回归“人”的本身了。

    电子产品、社交网络、移动应用……它们当初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交流沟通,不要一味的出发,而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

    所以,假如我能顺利度过现在的抑郁状态,多年以后,我应该感谢因为它带来的这种自我思考和一个人的独处,让我想通了一些东西。

    最后,如果你觉得连手机电话、短信都要干扰到自己。很简单,不用关机,打开“飞行模式”,拿起书本,你的世界,就终于安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3491a390271a:我也要这样做了
      • 喵小二:写的不错 收入只谈极简专题咯 加油 另外,加微信liangnuan2308进极简群交流
      • 25b09301ed60:很好~
      • 2e89d09fca8d:一语中的
      • 3b856833a46e:好很好很好
      • 小麦kaneda:这个真心点赞,时间是自己控制的,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碎片时间,而不是让网络利用了自己的时间
      • lfb_CD:我尝试过,但是大学里大家都用QQ,联系也用QQ联系,没办法啊,后来也不得不上QQ,只能是尽量少上,这个时代估计是离不开互联网社交了吧
        lfb_CD:@Kimil 嗯,是的。我现在都用微信了,只能收到那些找我的人。微信有一个接受QQ离线消息的功能
        锗镭:@清水流 有人就有社交,除非只剩你一个。我们是要杜绝那些无谓的社交。
      • 君燃:隐了有1年了,只关注自己喜欢的,看自己想看的,不会被这种虚拟的交际圈束缚,感觉特别清净。
        我不是删Q退群而是完全不上QQ了,甚至微信这东西注册过一次就再没上了。
      • f8ed42327f60:作者表达自我想法,我觉得挺好,在情在理。就是所说的,“我可能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尊重你的看法。”
      • Pauline宝琳:看到这篇文章很开心,因为前天自己关掉了人人,开始逐渐尝试消隐式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很轻松也很真实。前一段时间确实也删掉一些QQ好友,只是没有那么彻底。受你的启发,这几天应该还会再删一些好友,退一些群。感谢~
      • 莎欧:对于网络虚拟世界,我们尤其需要出离心。虚拟
      • 阳光206:人与人的交流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社会背景。现在的社交方式(工具)可能将一些非社交核心的功能做了放大,但这问题不在工具本身。就象刀一样,你用来切菜就是菜刀你用来杀人就是凶器。用不用?看用户本身。
      • 5b378db76fbb:嗯嗯,深有体会。科技并不全让生活更美好
      • 潘生攀升攀生:很开心看到作者提出这议题,这社会现象确实逐渐地在发酵中,现在美国刚上映的美剧Selfie更是以喜剧的形态陈述这集体的digital narcissism心理现象。女主角不停地在Instagram等社交网络上发布自己的自拍照以及各种帖子,提高点击率,增加社交网站上"Like"的人数。但是在一次事件下,她突然发现:在网上互加好友和现实生活中「交朋友」是两码事。
        http://abc.go.com/shows/selfie
        统计数据也显示在英国与数个欧洲国家,智能手机上安装的app数似乎触顶,卸载、不再安装新的app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digital detox风潮似乎是对智能手机普及、社交网络着迷的一种反思。
      • 也么哥:@天涯已备妥 嘿,我可没说这件事牛逼。而且,写东西不是为了炫耀故意让别人看的。
      • b164aaf5f62b:这事说出来就不牛逼了。
        真的
      • tao:任何人都会被客观事物影响,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当然更好。我觉得主观和客观是相互作用的,比如有些人总认为:只要我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决心,不管环境有多困难,我都克服它而成功(励志故事都这样说);还有些人就相反,把什么失败都归咎于客观事物。太偏向哪一方都不好。
      • 457e28b8dfff:支持楼主,其实社交网络真没什么正能量存在,不多社交网络都是充斥着各种为了满足虚荣心的作秀,为了证明存在感而找些段子什么的引起大家关注。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真没那个必要,我觉得我们真正关心的人或者真正关心我们的人不会轻轻松松点个赞就够了。
      • 也么哥:@挂瓜 像你这种把感情观点的抒发表达与责任的推诿混为一谈的,我也不说了。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累。
      • 也么哥:@挂瓜 这个我很放心,因为完全不会影响到你的。那你要是觉得还不够,就天天做这个事吧,我倒很支持,写文章抨击或者强硬评论都无妨,随便你啦。和你争这么多,一开始就知道没必要解释,但出于对你的尊重,可你这么一直没完没了。你累不?我喝水去了。
      • 挂瓜:@也么哥 看来你是没有见到那种,由奶奶、外婆照顾长大的人啊。你没见到我所说的,在病床上责怪父母的人啊。这些就是你所说的“傻子”,他就在社会上存在着。
      • 也么哥:@云何 为何?
      • 云何:把总结后面的话去掉就好了
      • 挂瓜:@也么哥 我另一个逻辑其实很简单,我作为读者。看到你的文章,是否就信了?是全盘接受?还是接受一部分?还是嗤之以鼻?这人的判断行为是主观的,因为人心中有个标准所在。就像我现在这么强硬的反对你的段落似的。而我个人是见不得这种“表达”上,责怪客观事物的语句,一看就扎眼,因为让某些认同这个的人,继续在他责怪客观事物上找到共鸣和认同感。
      • 也么哥:@挂瓜 怎么叫拉仇恨了?我个去,不是你介绍我看易江禾的文章么?不是你在文章里提到chilin的那个文章么?我不过是让你知道,大家讨论的都不在一个点上。你要这么想没办法,好偏执的人。不陪你了。
      • 也么哥:@挂瓜 嗯,你说这么多就是逼我承认你,逼我删掉这段话,你累不累?它就是出现了怎么了?就你一个人在这里误解啊,如果有人因为这句话,就把人生怪罪电子产品,这种人不是傻子是什么?能进简书来看我文章的人,恐怕不是那种傻子吧。你还要继续争,那你继续吧,我不陪了,大家看到我们的争论,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很明白我到底在说什么,而不是你这样的曲解。我不陪你争了。
      • 挂瓜:@也么哥 另外,请你不要拉上别人,平坦“仇恨”,他们躺着你的文章中枪是很无辜的。你在我这里仇恨值并不大。 :smile:
      • 挂瓜:@也么哥 我的点很简单。看到你这种“实际人,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这种话不合逻辑,而且不阐述道理。看到这句话的人,当“认同”了你这句话,是不是会继续责怪客观事物,而不审视自身问题?所以我怀疑这一个段落的价值。不管你说再多的理由,我会说,这种不合逻辑的词句,不需要出现,你一样能说明白你的道理。
      • 也么哥:@挂瓜 你负责强硬,我负责流汗 ,完全说的都不在一个点啊,我的妈呀。争得累死了呀大哥。而且,很明显 @易江禾 @chilin和我三个人说的,都和你表达的观点不在同一个点上。不争了,不争了,毫无意义。
      • 挂瓜:@也么哥 表达感情?表达感情之后,那人怎么办呢?如果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看到类似的语句。是不是会变得更不负责任?他也会说,我被互联网操控了,被电子产品占用了时间了。错的不是我,是电子产品,是开发电子产品的人。像那种陶宏开教授,抨击网络游戏,还当真了。成为一个社会主流话题了。而这个陶教授,就不想想基础教育出了那么大问题,他抨击网络游戏抨击的是什么呢?

        你表达一下情怀,别人也可以抨击一下事物。所以,我看到就会说,你可以不改,我们可以争论,但我会发表我的观点。态度很强硬。
      • 挂瓜:@也么哥 “实际人,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因为我看到这种话,我就会说,这个不合逻辑。而且不说明道理。这就是我的观点。我责怪的就是这种误导的文字。仅此而已。

        你被互联网操控了吗?事实上,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而已。与事实相反,而且不说明问题。
      • 也么哥:@挂瓜 我没说我自己用了修辞手法啊,我是给你举例子,你自己好好看啊,别争了,好累啊。完全不是一个点上啊,我说东,你说西。
      • 也么哥:@挂瓜 打住。我的“文章”是客观事物,那你是“人”,你现在怪我的“文章”某一段,那不也是人在怪客观事物么?什么东西都这样否定,人还说不说话啦,还要诗人干什么?都说了,这是在表达感情,不管是谁。如果你不同意,你又何必执着于“有人责怪XX”这件事情呢?事情、观点、都是物,那你也责怪物了,一样的道理了。就此打住吧,讨论完全不在一点上,多争无意义啊。
      • 挂瓜:@也么哥 明显?不,就是因为明显的你所认为“修辞”手法。带着文人骚客的情怀,在“物”上寄托。但我就是看到一个个人,他们怪天怪地怪父母,怪出身,怪长得不好,怪家里没钱,各种怪。纠结起来,就是骨子里的教育出的问题,看到的文章出的问题。所以至今,我看到,我便会说。请不要责怪客观事物,它是无罪的。
      • 也么哥:@挂瓜 越扯越远,越说越好笑了,都被你提升到教育孩子等等高度了。你和其他人的争论我也看了,很明显你关注的点和我们说的点不在一个次元上啊。唉,不争了,你要这么认为批评我不否定你啊,就是这样啊。非常明显你把一个东西就这么生拉硬扯成这样了,哎哟,争得累死我了。
      • 挂瓜:@也么哥 而这种责怪客观事物,甚至责怪别人的态度。由人的“传承”一代代传下去。就是另一种问题了。你所说的李商隐,苏东坡。碰倒你所说的这种诗文,我看到我就会抨击,没错,是抨击。就算是大诗人又如何。我不会因为他是大诗人不去抨击。我做不到所有,我只能做到看到就会说而已。
      • 挂瓜:@也么哥 你的命题是,人真的“明白”不是“物”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自己摔倒没问题,是凳子的问题,是地面不平的问题。那么,你告诉他,电子产品有问题,他就信了。这就是我这么强硬给你提这个的核心问题所在。
      • 挂瓜:@也么哥 你不要怪我这种“强硬”。请看我的文章(http://jianshu.io/p/4e17214835f0)最后那点。然后还有这个(http://jianshu.io/p/689c3583a3e3

        这是人的一个自我习惯。习惯成自然,就不是文学的问题了。不是谁都认为是“人”本身的问题的。
      • 挂瓜:@也么哥 没错,我纠正不过来。而且古今中外矫情的很多。什么“金钱的奴隶”“金钱是万恶之源”之类的。但没有货币体系,社会早就乱了。所以我尽我能力,我看到就会说。我没有看到真正讲到人本身的文章,我都会说。

        你看我的文章,我举了两个。一个在说手机,一个在说《出门旅行,请勿拍照》。手机有问题,旅行有问题,然后你现在说的“电子产品”有问题。我会提,会说。以免人“真的”会怪客观事物。

        你貌似我没有看我写的文章。孩子倒了,可能是自己摔倒,可能是被凳子桌子绊倒的,但老人哄孩子,就会打地板,打桌子腿,然后说,“你怎么欺负我的孩子了?”这也是人本身的问题?没有!这就是教育孩子去推卸责任。像这样的老人还不少。
      • 也么哥:@挂瓜 我这么一路看过来我俩的争论,我就感觉到特别好笑。真的。认真回头审视一番,你说我逻辑有问题,怎么个有问题?其实你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电子产品只是一个东西 ,它不可能具备绑架的能力,我把责任归结到电子产品身上就是扯淡。一如你批评程序员不应该责怪技术,别人不应该责怪手机等等。你怎么没明白过来这么一回事呢,大家都知道“物”是不可能绑架“人”的,“人”在怪“物”的时候,用什么词,什么表达方式,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观点,表达一种感情和想法。像你这么说,那古往今来,那么多文人骚客他们写的东西,你纠正得过来吗?苏轼怪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李商隐怪“一树碧无情”,裴说怪柳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这些例子俯拾皆是。说来说去,你忘记了一点,我们写东西,写什么怪客观事物无情啊,绑架啊,天气讨厌啊,都是由心而生,讲来讲去是讲“人”的本身。
      • 挂瓜:@也么哥 我没不认同你的观点。你观点我认同。我不认同的是你的“表达方式”,一篇很好的文章,很容易误导观众。

        如果你写文章,不给别人看,好,我什么都不说。如果你写文章写出来是给别人分享你的经验。那我就要扣下这个字眼。这是我评论的原则。

        口气可能很冲,请谅解。
      • 也么哥:@挂瓜 我也非常奇怪,我写东西又不是在作文考试,也不是参加比赛,就是纯当日记写了,有人喜欢看我也觉得很不错,没有人看我也觉得没啥,何况放在简书的文章是我写的十分之一。为什么要满足你的口味把这一段删除呢?我从来不想写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不过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你可以不认同观点,但不能强迫别人修改他的观点啊。你说佛,你这不就是佛里所说的“执”么。
      • 也么哥:@挂瓜 行吧,我就是精神混乱,言语不清,主观感觉为上。没办法,我写不出来你满意的文章,想到哪写到哪。你要是硬说我这么判断这句话,那就这么认为吧,如果这样你觉得很爽的话,我倒是很无所谓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再争下去并没有意义。
      • 挂瓜:你文章本身是很赞的,倘若你把我所说的这句话“科技发展到今天,人却越来越宅,越来越寂寞孤独。实际人,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丧失了一切对现实生活对外界的沟通、思考、观察能力。有时候,是需要走出来,回归“人”的本身了。”

        整个删掉。让你整篇文章不存在你所说的修辞手法。是一篇很完备很好的文章。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要加这个呢?
      • 挂瓜:@也么哥 你说的比喻是手法,是方式。前提是逻辑完备!道理说清!而你这种典型的主观能动和客观事物都分不清楚的。把原因转到“修辞手法”上。你没感到你解释的很苍白无力吗?

        你凭什么说,不用比喻也不能写小说,写文章了?老舍的《龙须沟》整篇都没有用任何杂七杂八的东西,没有障碍。老舍的《茶馆》也是。还有其他的名作家,你想要多少,不用比喻,接待,通感的小说。我给你举一批例子。
      • 也么哥:@挂瓜 妈呀,最不喜欢争论了,每个人的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你说绕弯子,那小说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直接看故事简单和大纲就行了。那我这个文章也不应该写了,因为题目已经说清楚了。那所有的文章都没必要了,题目就已经直说了。说来说去,文章里面无论写什么,就是想通过种种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不然,语文里也不必要向学生解释什么叫“比喻”“借代”“通感”“双关”了,人类文明也全不用存在了。
      • 挂瓜:@也么哥 我看到的是“实际人,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丧失了一切对现实生活对外界的沟通、思考、观察能力。有时候,是需要走出来,回归“人”的本身了。”

        我语文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是我大姑的发小教的。我还是看得懂的。

        如你所说的,你干吗要绕圈子?直接写明白不行?非要“被电子产品、互联网操控的木偶”,谎言说千遍也变成实事了。君不见“被技术牵着鼻子走”的人,在那里抱怨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他自身的问题,还在责怪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
      • 也么哥:@挂瓜 这是很明显的问题啊,很明显我就是在说“人”本身啊。认真是好事啊,意思是你曲解了我的意思。倒不是怪客观事物,客观事物也是注入了人的主观意念的。我意思是,人就因为自己的空虚、无聊、毫无定力把自己被动地变成了自我绑架了,受电子产品等绑架。电子产品肯定不会它来绑架人啊,我还是在说“人”的问题呢。嘿嘿,你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倒不是责怪你较真呢。
      • 挂瓜:@也么哥 前一阵子,易江禾 写了一篇文章《当我认真的时候,到底谁输了?》(http://jianshu.io/p/366609e2a955) 我很喜欢他写的这个文章。

        何必较真?但我就是较真了。当你认为我可能在无聊的“抠字眼”的时候,我坚持看到这种主观客观不明的文章,我就会站出来说!不要把责任推给客观事物!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无罪的!
      • 挂瓜:@也么哥 这种“比喻”是我最看不上的!最起码的逻辑都不符合的文章,如果被曲解,那就别指望别人得到所谓的“正解”。讲道理前,至少逻辑上先完备。主观客观说明白。

        就昨天就有人给我说,他干程序员这么多年,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被我好一顿骂。Po主也类似他这种人,也感受到所谓的被“电子产品牵着鼻子走”。没有电子产品之前,人怎么活的?不还是一样活。社交不还是一样的社交。吃饭还是那么吃饭,睡觉还是那么睡觉。

        核心问题是:是不是真的需要这种电子产品。终归还是人本身的问题。
      • 也么哥:@挂瓜 不过一个比喻而已,何必较真?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文章、言论会被曲解了。
      • 挂瓜:>科技发展到今天,人却越来越宅,越来越寂寞孤独。实际人,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丧失了一切对现实生活对外界的沟通、思考、观察能力。有时候,是需要走出来,回归“人”的本身了。

        我又忍不住出来吐槽这种。用“客观事物”控制“人类”这种言论了。人能被机器“控制”?被电子产品“控制”?世界上有这种事情吗?人工智能进化到这种程度了吗?是不是天网已经出现了?还是矩阵出现了,必须先要有尼奥来拯救下你?

        你这是大矫情啊!!

        佛经上说,反闻闻自性!如果你一开始就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还被“控制”?这不是扯淡吗?

        来看看我的吐槽吧:
        http://jianshu.io/p/4e17214835f0
      • 714f5056cffd:我连着看完了 和我情况很像 由于我自己的关系 家长换了我的电话 把我用了10年的扣扣注销了 ,,,的确也是偶尔人们真是为了那么一点存在感
      • DONOTFINDME:@Kimm 对啊 也是有利有弊,不过也说的蛮有道理。看来有必要思考思考 :flushed:
      • 清风使者:离开网络,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谢谢你给我们分享你的经验,适当远离网络,值得我们去学习。
      • Kimm:同意。然后,觉得还是不要脱离网络太久。因为我怕成为山顶洞人!
      • 月無影:对“社交网络,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借靠互动来证明自己那如同空气一样稀薄的存在感!” 的确有感同身受一般的体会,不得不赞。
        电子社交的形式俨然已经发展千姿百态了,想起在不远的当年腰挂BP机,手持大哥大的。。。到现在百家争鸣的平台,每个时代的都有令人羡慕,期待拥有的产品。但核心实质作用都是一样的,为了及时找到你,我,Ta。。。可事实上却反被其束缚,甚至还不如几个好友亦或谈话投机的路人能面对面随性聊天所给人那种“无可替代的亲切感”来得真实。
      • 顾尘寰:其实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总是患得患失。就好像我在旅行之前,带着手机总是想着怕有人找不到自己,可后来觉得手机真是一件恶心的发明,因为不管到了哪里都有人能找到你。
        至于看见别人的喜欢,评论,点赞和转发,其实是人类共有的虚荣心吧,什么时候虚荣心放下了,也就真的放下了。
        记得前段时间我在LOFTER上发了一篇文字,结果两天五百多的喜欢和评论,我居然还一条一条的看过去了,想想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傻叉。有时间为什么不去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 f4a61a116cc1:社交网络固然好,但也有各种弊病。我身边有很多朋友,的确没事总拿着手机在那里看啊点的,真不知道有什么比和朋友面对面聊天更好的。也许他会说能学到很多东西,但看完之后他真的就学到了吗?我甚至怀疑能记住几篇文章,几个论点。。。微信发出去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转发的,自己的真实想法又有多少呢?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方面,真不如像楼主那样练练字,深入学习了。

        谢谢楼主分享!我自己也受到了些启发!
      • 也么哥:@尺八_ :joy: 读了好久给忘记了,谢谢捉虫呀,又受教了,哈哈哈
      • 尺八_:随手捉个虫,那个炫耀跟罗素交情的是褚慎明,不是方鸿渐……
      • 也么哥:@ZeroworldC 当然,要是正常的话,我还是离不开,所以说,或许我要感谢自己抑郁呀,嘿嘿。
      • 95899516b702:关注社交网站,好像成为一种习惯。。不关注的话,会无所事事,会寂寞。。。。好可怕的社交网站
      • ZeroworldC:当一个人真的想离开一个圈子的时候,取消关注、双取好友、乱改密码、卸载软件这些事他都不会做,只是慢慢地淡出,慢慢地习惯了把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而已。

        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是个人经验和观察是:那些一拍脑袋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特别是社交平台一类有魔力,也有一定益处的产物)的人,要么反弹、要么抑郁。

        如果真的觉得某件事情很浪费时间,想要抛弃,何必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又何必告知天下,像还是在使用社交平台一样:我某某某今天xxxxxxx了?
      • 41c08067804f:其实300多也还好啦~ 有些人微信联系人上千
      • 也么哥:@渴望而不可及 哈哈,随时开启飞行模式。
      • 也么哥:@joyce要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也喜欢社交啊,只是突然有一天,我就是突然感觉社交网络真的占用了太多自己思考的时间了,哈哈。
      • 也么哥:@饮鸩不止渴 哈哈,我这算是自我审视和剖析吧,但并不反对这种社交本身,毕竟是人的天性。其实主要观点还是希望个人的时间不要被社交网络给割开、分裂掉了。嘿嘿
      • CoyYang:同样认为社交网络浪费时间。我做了一个anti-social media network,抛弃传统社交网络的单/双向关注,用户可以阅读、发帖、注册自己的域名、提问等等,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升自己硬实力上来: www.narrativecard.com
      • 多动症少女_S:MIT 告诉他们的学生:GPA、社交、睡觉你只能选其中两样。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觉得,生活本来就是一种平衡,没有硬要选择什么,舍弃什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平衡好各个方面,无悔就好。
      • GreenLight1925:无耻的点了喜欢。求关注是人的本能,点喜欢或是评论对写作者是一种正向激励,很少有人能跳出存在感,我所知的只有卡夫卡,临死前留下遗嘱给他朋友,要求销毁他的全部手稿,幸亏他朋友没有这样做,而是整体出版,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那么一点可怜的存在感来维系的,不过经常来简书总是好过经常登QQ,微博,或是人人的。
      • 渴望而不可及:有这种感觉 qq现在很少上了 联系人都是一些还算熟的 不认识的全删了 还有智能手机的通知功能真的很分散精力 手机qq的小红点最严重

      本文标题:远离社交网站以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ge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