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艺复兴大家都不陌生,达芬奇、莎士比亚、但丁、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出自那个时期。到底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为什么会大师辈出?当时的人们生活状况又是怎样一种风貌呢?带着些对文艺青年的向往也带着对那个时代的好奇, 我们在这个初夏的周末来到首博参观正在展出的关于“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
一出地铁走不多远就是首博那青灰色的建筑,看着蛮有底蕴的样子。 门前的石阶显得空又旷,延展着通往那个更为广阔而宏大世界。
首博外观 (图片来自网络)进入大厅,很敞亮的感觉,人并不显得多, 很容易就看到票务中心了, 我们兑换到票后, 就开始悠哉地在大厅里四处看,那个“景德街牌楼”很醒目,不仅体量够大,而且造型精美,彩绘靓丽,据说梁思成先生曾经赞誉它是北京最美的牌楼, 它也是首博的第一件展品,当然要360度无死角地好好看看啦!
首博第一件展品: 景德街牌楼文艺复兴展在地下一层,展厅外的空间也很宽敞, 有绿竹流水四处装点, 也有宽大的木凳供脚力不济的人休息使用,进到展厅,虽然没有听到传说中轻柔的音乐, 但空间还是蛮大,可以在画作前停下来慢慢看。
提香作品前的停留
文艺复兴是15,16世纪时(中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弗洛伦撒的文化运动。它是对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的复兴、利用和改造的阶段。中世纪的人们在在文艺复兴中慢慢地意识到人性和自我,而不仅仅是屈从于宗教所宣扬的神性和上帝。在展品中人物肖像占了挺大比例,展品中最有名的应该算缇香的这两副人物肖像画了。
戎装的查理五世画中这位身穿戎装的男子就是查理五世, 据说他是15世纪的欧洲四大皇室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在展厅里高高在上, 讲解的音频中说他威严, 但我站在画作前看到的那双眼睛中透出的并不是威严,倒像是一种说不出的温柔似的,他立在画作中间的位置,修长而尊贵,一身戎装看着的确是威武,表情在我看来蛮随和也很生动。画面上光线是从左上方来的, 照在他的铠甲, 他的额头,突显他的英气。 展厅中在画作旁边还立着全幅铠甲,那肯定不是画作中的铠甲,和查理五世相比, 它实在是太迷你了。
另一幅是个在我看来有些忧郁的男子,他黑衣,棕黑的发,立在黑色的背景前,光线很好地打在他的面部,棱角分明的样子,抿着的嘴唇让他显得平静,那眼神中好像藏着某种东西,是一种忧郁? 还是一种坚毅? 总之缇香笔下的这个男子虽然不显得帅气,但是很有生命力, 带着他的情绪。
男子肖像缇香.韦切利奥, 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 他活到86岁, 一生画作稳定且高产,他风度翩翩,善于社交,画作运笔丰富, 一直都受到上层贵族的喜爱。 他笔下的人的形象总是饱满而立体的,体现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想 ---- 摘自 “耳朵里的博物馆”。
我猜呀这个提香应该是很懂得捕捉人物的心理和情绪的,也许在动笔前,他会和自己的客户好好聊聊,然后才开始用色彩和构图一点点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呈现了出来呢?
与圣人有关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也稳定而缓慢地走下神坛, 向着更为世俗的方向发展。宗教虽然还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但文艺复兴中“人位于宇宙中心”的观念,让圣人们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表现, 他们更多的被画在自然风景中或者寻常的一处室内,比如这幅祭坛画《圣家族和圣安娜》。 要是没有画作上方的那些小天使, 那祥和的氛围真是让观众感觉是一家人在风景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呢。
圣家族和圣安娜画作中最前面的、最亮色调表达的小童就是小耶稣了, 他依偎在母亲圣玛利亚膝旁, 正望着养父约瑟的方向, 好像还要去拿他递过来的石榴,而左边那个大些的孩童是小耶稣的大表哥圣约翰,后面两位则是玛利亚的父母,玛利亚的母亲就是圣安娜。 他们服饰也是鲜艳的红和沉静的蓝,看起来柔软而舒适。
而这幅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 看着朦胧而温暖,画面中的凯瑟琳头戴皇冠,美丽、知性又温柔,右手放在胸前,似乎还带着些小紧张, 左手则等着小耶稣给她戴上戒指。画面中还有个轮子,据说很多关于凯瑟琳的绘画作品中都会出现车轮。我并不懂得多少艺术, 但还真在这幅画作前站了好一会儿, 好像在等着那两个温柔的女人要告诉我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伟大的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也有了很多变化, 当时排斥象征神权的哥特式的尖顶建筑,而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 那种柱式风格的建筑和宽大穹顶式的建筑成为当时的一个显著特征。
展厅中有三幅穹顶一样的画作,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它们每幅都至少有三米长, 从画作中我们能看到当时的街区,建筑、仪式活动上的人、器物等等。
这副名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广场上的宗教游行中的那个穹顶型的建筑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罗伦萨大教堂,它是布鲁内莱斯基的杰作,依照当时的建筑技术来说,真的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可被视为综其之前所有建筑风格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它从古罗马的万神殿构造上借鉴了灵感,却依旧保留了哥特式特有的尖拱形状(而并非圆拱),并且采用了波斯建筑中的特点,历时16年才得以完成。米开朗基罗曾这样说过:“我可以盖个比佛罗伦萨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却不可能比它美”。 ----摘自网络。
佛罗伦萨大教堂广场上的宗教游行服饰
展览的最后,是一幅很贵族气的婚礼--美第奇家族与贡扎伽家族的首次联姻(图片来自网络),那已经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作品了, 新娘的裙子看着光滑、富贵,像是站在画框边上就能触摸到裙子角似的。 那时的人们不管男女都带着围脖^_^, 正式的名字叫拉夫领,据说当时就有了长柄的勺子,就是为了配这繁复的拉夫围脖的。
美第奇家族与贡扎伽家族的首次联姻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和文艺复兴可是不可分割的, 他们可以说在当时富可敌国, 资助了很多文艺骨干呢,展品中的这位戎装在身的帅哥就是美第奇家族 的科西莫.德.美第奇,不过在展品中我没有看到那位“伟大的洛伦佐.美第奇”。
科西莫一世展厅里还有些雕塑、武器以及服饰等, 意图就是让观众从更多角度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后如果把AR 应用在博物馆中,估计会给参观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看画不讲画,看就是了.......
展厅里还流动着各年龄段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 所以展厅中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风格的讲解,偶尔听听也蛮好, 但还是自己先凭着感觉看更好些。
如果你有时间去博物馆参观,那真是建议你常去看看,站在实物前观赏和隔着电脑屏幕看还真的不一样;
我记着两年前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一幅徽宗瘦金体的作品, 那一瞬间,整个人都欢喜了, 不自觉地还双眼噙泪, 那些字带着是剑气和力道等了我近千年。后来也买了徽宗的作品想在家欣赏,但却再没找到那种让我爱上的感觉, 那书只是立在书架上等着谁去发现。
在博物馆里看作品一定不要着急地跟着讲解员去满场子跑,就慢慢地由着性子看, 哪幅画吸引你了, 那就多看看,也可以找些资料多了解关于你看中的那副画的介绍。最好不要到一副画前还没站稳就忙慌地拿出手机拍一张走人,你以为你会回去后慢慢看你手机中拍下的作品吗? 可能到你发完朋友圈你就再不会关注它了。
艺术是感觉, 欣赏艺术也是在慢慢找那种感觉。有机会多去几次,慢慢看,不急不急......
最后和大家分享陈丹青老师的关于美术馆里看画展的一个观点:看画不讲画, 就看就是了,
看画没有道理, 用不上道理,
如果看到了一幅画, 注意它了, 那么那瞬间, 它就入你的眼了。
多看, 常看, 学着细看, 慢慢就看到了。
-------出自陈丹青老师《看理想》系列节目
一点提示:
我们两个周末都去看展出了, 感觉周六参观的人比较多,很多小朋友周六在首博上艺术课, 周日相对要清静些。
看展览要先在首博网站预约: 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zjsb/pwfw.htm
祝你观展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