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退休的老人,他在一个风景非常好的地方买了一座房子,他想在那里安享晚年。
刚开始,他住的非常好。但是有一天有几个小男孩就跑到他的窗户外面踢足球,连着踢了好几天,这个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所以,他出去跟这些小孩说:“孩子们,我非常喜欢你们踢球,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球的话,我一天给你们一块钱。”那这些孩子们就答应了。
开始孩子们每天来都可以得到一块钱。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对孩子们说:“孩子闷,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了,我每天只能给你们五毛钱,我欢迎你们继续来踢球。”孩子们有点不开心,心想:“怎么只有五毛钱呢?”不过他们还是勉强的隔三差五的来踢球。
后来有一天,老人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以后不能给你们钱了,我手头没有那么多钱了。”孩子们听着很生气,就不再来了。从此老人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想一想,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孩子们是因为喜欢、开心才来踢球的。这是一种内驱力的作用。后来老人用钱来换取他们踢球的时候,孩子踢球的意图就转移到了赚钱上面,不再是纯粹的为了开心,为了释放压力。所以,当老人把钱撤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动力没有了,他们就不想再踢足球。
在职场上,当老板给员工加薪,然后减薪,如果减到一定程度,员工就不愿意干了。因为他们从工作里感觉不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孩子也是,如果你用你的外驱力完全取代了孩子的内驱力的话,孩子是不能长久的去坚持的。
学习也是如此。对于孩子来说,物质奖励,是外驱力,如果这个外驱力一直存在且不断的增加,孩子的行为也许会持续下去。一旦这个外驱力不增加了,或者消失了,孩子就会失去动力。
相反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是出于内驱力,让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学习动力就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影响,就更容易长久的坚持下去。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慎用物质奖励,想办法去激发孩子的内在的动力。
我说的慎用,不是说不能用。如果是在庆祝的时候,比如说孩子钢琴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或者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考试进步了,那么家长就是可以买一份他期盼已久的礼物作为庆祝,庆祝他取得的成就,让孩子感觉到那种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这不是一种交换,但如果之前你跟孩子说:“你考试考多少分,我给你买什么东西。”这就变成了一种交换。
如果我们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做到了什么,我才给你什么,孩子会感觉到家长对她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也会对亲子关系产生一些影响。
比如一个九岁的男孩,他家在一个小城镇,在孩子考试之前,他爸爸就会跟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试数学能够得一百分,那我就带你到游乐场去玩。”当孩子听的时候满怀信心,结果他考试的时候他就因为一道题没有答对,考了九十五分。这个九十五分让这个孩子特别的委屈。他想去那个游乐场,爸爸也感觉非常的为难。不去呢,他又觉得他自己真的是想送给孩子这个礼物的;去呢,他又觉得那我是不是在孩子面前说话不算数了呢。所以如果物质奖励和这个学习挂起钩来,会有一些影响的。
所以,我们家长如果要给孩子物质奖励,你看看什么时候给,或者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给,才真正的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尤其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本来孩子学习就不好,一直得不到家长许诺的奖励,他会有很深的挫败感,他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严重的也许还会自暴自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2070/3ff85229499882b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