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记录 今天入伏!生命万物,当与自然之气同期。所以老夏提醒各位:注意气温变化,更要注意自己身体变化!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10天: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20天:7月21日-8月9日
末伏10天:8月10日-8月20日
注意三个要点:
(1)三伏天注意养阳:
古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太阳是自然界中阳气的源泉,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也正是我们人体补充阳气、扶助正气的好机会,此时养阳可能事半功倍!
而平素阳气不足的人,趁此时机,适当地晒晒太阳,通过食养和适度运动以内调阳气,并使气机通畅,促进机体阳气的积存和壮大,能为秋冬天防病治病打下基础。
(2)三伏天适当注意养阴:
三伏天过度劳累、过度运动,而大汗淋漓,这会物极必反,伤及心阴!许多人只注意了夏天养阳,强调了运动促阳,恰恰忽略了物极必反的这一点!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三伏天,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心火之气上升过盛,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适当的解暑清热、滋阴是必要的!
(3)三伏天注意不积湿邪:
三伏天,地气之特征是暑、湿交加,其实“暑”本自带“湿”的因子,再加一“湿”,就是双重湿了!
许多人一到夏天,尤其三伏天,日夜冷气空调,加上各类寒凉冰饮,恨不能自己浸泡在冰箱里。
你要知,“湿”之气,最喜“寒”,你把一件湿东西塞冰箱里,即刻成了“速冻”的冰疙瘩。
医者都有经验,“湿”遇于“寒”和“冰”,那你身体里自带的“火炉子”——“阳气”就不保了!
而且,身体里“湿”与“寒”勾结的“寒冰”,是最难化,最难调理的!
我们在生活里,在临床中,眼见着一些原本阳气很足的人(尤其女性),因为不懂这些道理,活生生提前透支自己,透青春,年纪轻轻成了“脾阳虚”(大部分是后天的),进而“肾阳虚”,发展为“宫寒”——这时候身体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大冰“冷库”了!
我们经常见一些夏天尤其三伏天过度食冰饮冷食的人,过度浸泡在冷气空调里的人,当时觉着痛快好像没什么,可是到了秋冬,立刻出现“寒”+“湿”积于里的身体问题:怕冷,手足冰凉,痛经,各类四肢和身体疼痛,食少腹胀腹痛等等。
老夏曾遇到很多上述这种问题的人,尤其还是二十多不到三十岁的女孩,因为自身身体阳的能量、温暖的能量不够,寒湿勾结,冬天里脸色青青、形僵肢冷,痛经剧烈,及各类冷痛不适,简直度日如年。你梳理她们的生活,都会发现端倪。
所以,后来我改变主意,对这群人最好的方式我发现是“冬病夏治”!
她们不是非常害怕冬天嘛,不是害怕寒冷和湿吗?那我们就夏天来调治,而夏天最好是三伏天就来改变!
所以我给她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顺应夏天“养阳”,三伏天补正气;第二个建议就是三伏天尽量避开“寒凉冰”;第三个就是格外注意“湿”,而除湿最有效的办法是“健脾”“扶脾”,脾健康自然身体不容易留“湿”!
这么一来,我们发现把她们的夏天打理好了,秋冬一来,虽然天气冰冷,但是自己会觉着不再那么怕冷了,能感觉到身体从下而上,自里而外自带“暖气”了,痛症也自然轻了很多,有些甚至消失了!
当老夏深入涉足中医学的时候,我经常从很多古代医案,还有一些行医多年的老师那里看到——不少老医生是能从当下看到病者的未来的,有点像预知生死的味道!反过来,他们当然也能从今天的病症,一眼看透病者的过去……
当时我觉着这多么厉害多么神奇啊!我甚至曾一度以为他们都是传说中能预知生死和未来的“刘伯温”。
等到跟师久了,老师们就会微微一笑:见久了,你自然会知!天地间,生命万物,生老病死都有许多共性和规律!
老师们说的,确是真理!
等我们见了太多活生生的案例,再回头重读《内经》,见“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夏为寒变”、“秋为痎疟”、“冬为飧泄”等,必泪眼婆娑……呜呼!古之人不予欺也!
古之人何以能“预知”“预见”?
他们并不具备今天的科学思维,更没有那么精密的仪器,何以知之,而且如此精准?
盖生命无它,与天地同频,同气,道法自然而知人,由人而知己矣!!!
所以,老夏持续不断写二十四“节气记录”,不懈地行走天地自然之间,观万物之形色,不断地做各类人与自然的科普,亦如此!
——老夏自然生活研究院2021.7.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