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是非名臣,李鸿章

是非名臣,李鸿章

作者: 一斤豆包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20:56 被阅读0次

    李鸿章是最近现代史上具是争议的名臣之一。

    在没有读梁启超的这本《李鸿章传》之前,在我的认知里面,李鸿章的“中兴名臣”只不过是清政府给的虚名,事实上,仅仅受过义务教育的我们,在历史书简短的介绍下,我想,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认为李鸿章是亡国佞臣,卖国贼——晚清的几乎每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其手签订。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之后,我又去查了一些历史,才知道自己太贫乏。


    01

    能够载入史册的名人,单单从个人性格分析和了解这个人是不够的,时代和环境的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晚清时期,由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清政府无知、无能,军队腐败,官僚系统冗员低效,在各阶层蛀虫的不断侵蚀下,整个社会系统早已千疮百孔。

    为了维持清政府的统治,为了供养满族八旗的各阶层闲散人员,政府赋税繁重,官逼民反,多次爆发各种反政府起义。而自建清朝以来,满族的统治者将决策和实际统治权牢牢的攥在手里,对汉人既用又防,以至在起义爆发初期,清政府不能知人善任也不能明确内部军队腐化的事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农民起义的规模。

    这时,欧洲的革命将欧洲各国送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在资本扩张的背景需要下,西方国家将目光放在了中国这块巨大的肥肉上。当清政府不能够满足其利益要求的时候,内部崛起的起义军就成了列强扶持的对象。

    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02

    李鸿章早期呈教于曾国藩,勇猛果敢,是曾国藩的得力干将。督办淮军,雷厉风行;洋务运动,眼界超前;战后谈判,耻辱误国,;一生虽有诸多决策失误,但也是忠君报国的爱国者。

    西哲恒言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李鸿章是前者。

    梁启超说:“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

    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时势成就的李鸿章这样的英雄却寥寥无几,人才凋零莫过如是。

    治军

    李鸿章的治军之道承袭自曾国藩,军纪严明,立身行己,坚韧不拔,耐劳任怨。治军驭将推诚布公,砥砺道义,连欧美国家都对淮军刮目相看。

    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李鸿章用兵谋定而后动,料敌如神。 和曾国藩的湘军互为唇齿,前后合围,终剿灭了清朝最大的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的军旅生涯磨砺也证明了他强势、坚毅顽强的性格,聚集了一批生死相依的兄弟和战友,而这在他日后的官场生涯里面也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

    在见识到了外国的船坚炮利之后,充分认识到己身不足,积极督办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囿于眼界和历史环境,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取得的结果在与日本的战役中被摧毁了。

    洋务运动始于战事,立足于战事,说明李鸿章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被用来指证李鸿章并非救世之能臣。

    当时的清政府腐败官员比比皆是,洋务运动也恰好给了这些蛀虫大发国难财的机会——只要是涉及官员督办相关事务则必有掣,李鸿章对此的解决方案是任人唯亲。在各要津皆用心腹和淮军的旧友,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则成了次要的事,李鸿章固然要为其识人不明不能知人善用负责,然形势所迫也是原因之一。这样的人事安排终究是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再者,当是时,李鸿章声名鼎盛,传承几千年的中国帝国的优越感再次升腾,对世界局势没有清楚的了解 ,以为天下无难事,异邦将会再次臣服于天朝的威势之下,根基未稳就目中无人,实则败象初现。

    检验洋务运动成果的甲午中日战争让国人意识到中国早已不是心中强悍的国家,弹丸小国的日本轻而易举的摧毁了北洋水师,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不是李鸿章的失败,李鸿章的失败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是封建社会反抗资本主义社会而终被碾压的失败。

    外交

    李鸿章所处的是一个被列强觊觎,有着无尽宝藏和财富的国家,各国对我们垂涎三尺。由于自身实力不强,所以李鸿章的外交手段基本上是“仿”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式,纵横捭阖,联合某国抵抗某国。

    在朝鲜问题上因为认识不够,默许朝鲜独立,不能行驶主权国的权利,被日本取而代之。待到外族入侵,不能自身起而抗敌,祈于外国调停,实际上已经是将国家主权拱手让之。李鸿章政治失策固然有负国家,然中华全族除李鸿章外竟无人可替,兵不可用、将不能战、器不足战,以李鸿章一人之力,怎可敌世界列强?

    故西报评论中日甲午战争有种说法:“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一人再强又怎能与诸多国家为敌?何况还是军事能力强出自己许多的国家“们”。

    03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虽说是几次贵为人臣,显耀已过,却实属无奈之举。当他和列强的约定伤害了清政府的利益之时,清政府毫无犹疑的罢免了他,及列强侵入、无人可用,无兵可征,慈禧太后才不得不重新启用李鸿章。

    然而上位者并不会想你身体是否还可以,你自己想不想去,只要我要用你,你就必须去。李鸿章年近耄耋之年,周旋于各国列强之间,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该是何等悲凉的心境。即便是今天的我们看着条约内容时都不免愤懑之情尤甚,更何况那个亲身经历之人?

    梁启超的评论说:“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而后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谚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大底是李鸿章是乃局势所逼,每走一步实际是迫于朝局,迫于政局,迫于时局,虽有改革之心也只是为了稳固朝局的苟延残喘之策,才能有限,有报国之心,却无效国之能。

    我觉得对李鸿章来说,这个评论有点苛责了。

    生逢乱世,闭关锁国近百年,即便是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经世治国也是基于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当外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之时,清政府一片茫然无知,用来保家卫国的军队由于长期腐败遇仗即败,毫无国家威严可言。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王朝,统治者对于一切条件都是答应答应,再答应;毫无民族荣辱之心。无奈将军政调度之权放给汉人镇压叛军也是处处牵制,到李鸿章之时,已经是无法修补的乱局。

    朝廷愚臣腐臣比比皆是,想要改革的新生力量被迫害殆尽,李鸿章后无援手,前是虎狼。世界甚至评说,只知有李鸿章后知有清朝,可见当时国中人才稀少已经到了何种匮乏的程度。

    鸡蛋从内打破是成长,从外打破是压力。国家也一样,不从内部自强,必有外部势力来分而食之。李鸿章就是在这样内部不自强的背景下,抵抗外部的侵蚀者,缠绵病榻的时候还在和俄国代表周旋不平等条约,何其悲怆。

    历史书寥寥数笔还将这样的一个爱国人士定在了耻辱柱上,接受永世骂名,多少让人心寒。

    李鸿章一生,纵有功过,也是功大于过。他只不过是那个朝代里中华民族挣扎在列强之间、为朝廷求生的独侠客。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非名臣,李鸿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qs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