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早晨的焦虑和一天的疲惫踏上了回家的地铁,这段说来很长、其实还能接受的通勤里程是我进行角色转换的不二选择。
今天的工作需要梳理一下,明天的工作需要安排一下,但早上的焦虑也要考虑一下……
这两天早晨出门时,娃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什么原因呢?
思来想去应该有两点:
一是某天我突然带回家一本书《老鼠记者1-鼠胆神威》,据说是很畅销的一本故事书,插图、文字都很活泼、生动。但是这本故事书比一般的绘本要厚,所以每次只能读十几页(大人读的口干舌燥,小朋友注意力最多15分钟),但是情节引人入胜,导致孩子虽然生理上已经坐不住了要上蹿下跳,但心里上还惦记着“下回分解”;
二是我的确有段时间没有跟她做游戏了,大部分亲子时间都是一起看书听故事,我忽略了她对游戏的需求……
到家后
看到的场景是:娃再给姥姥讲故事。
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妈妈,请叫我陈老师;第二句话是姥姥说的:老师留了作业,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画斑马……
一路上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两天的分离焦虑的我突然觉得有些懵圈,径直冲进了房间,边走边对自己说:作业终于又回来了……
一直听闻幼儿园和小学的作业都是留给家长的——我庆幸我们还没上幼儿园;
但是绘本馆的老师居然也来这一套……
一起做作业
画画,是我在自己身上一直没找到的艺术细胞之一——之于马找不到躺下睡觉的原因。
等我准备好做作业的时候,娃已经开始画“蓝天白云”了——她上手还是蛮快的 哈哈哈
我找出了之前买的简笔画的书,照猫画虎的画了一副奔跑的马……惨不忍睹,此处不留图了——在这一点上,我和大家意见一致。
后来让娃挑选中意的马儿,我来画,娃真的是亲生的,让我临摹一副“长头发”的骏马——我心里默念三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作业回来了拙作渣图在此,奉上仅供娱乐。
老师的用意
我明白老师们的用意:现在家长陪娃时间少,一起做作业,也相当于一起做游戏了,但其实理儿不是这样子讲的。这种一起完成的作业除了徒增没有艺术细泡的家长的压力之外,不会提高多少亲子时间的质量。
就像上面那图——实在抱歉,我真不觉得那可以称作“画”——孩子的贡献是几颗歪斜的小草和看不出痕迹的蓝天白云……而我,趴在地上费劲巴拉的“创作期间”还不允许娃碰到我,因为碰到我的后果是重新来过……
我的用心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最近两天我们家出现了所谓的“成长倒退”即本来不再有的现象又出现了,比如不尿床的小朋友现在又开始尿床了之类的。我们家是又出现了分离焦虑——这让一直满负荷运转的我(其实我也已经在抗感冒的路上挣扎很久了)愁苦不堪。
好在我比较及时的发现了问题并着手解决了问题——早晨写作比较容易自夸,讨厌这段的人请自动忽略……
所以昨晚临睡前我和娃玩了一个叫“河马麻麻出门”的游戏。
情节大概是:河马麻麻要出门,但恐龙宝宝(我们家的玩偶,请忽略种群差异)不让河马麻麻出门,又哭又闹(基本就是娃不让我出门的那一套),河马麻麻耐心解释、并通过肢体接触(抱抱)来安慰恐龙宝宝……此时娃在一边突然主动跟恐龙宝宝说:来,我陪你玩儿沙子。恐龙宝宝接受了。河马麻麻出门了,回来后,给了恐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
很简单的游戏,情节基本是早上出门场景的重现和还原,这里没有责备,没有打骂,没有恐吓,只有耐心和抱抱。
一遍结束后,准备休息了,娃还说要玩儿一次,这一次,她来主导故事情节,我来参演那个恐龙宝宝。最后,娃把恐龙宝宝抱起来说:你来陪我玩儿沙子吧。然后抱着小恐龙和小河马一起睡着了。
今天早上呢?
我顺利出门了。大大的噢耶~
说来很神奇,但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跟天性作对,没有赢家。所以在育儿中要顺应天性,而玩儿游戏是最大、最显著的天性之一,不过听之、任之,倒不如顺手用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