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问我:“听了一年多《樊登读书会》好像一本书已没记得,怎么办?”,这个困惑我也有,《道德经》看了很多遍,也没能脱口说出多少?甚至翻出之前写的读后感,都感觉有点陌生,这是我写的吗?
记得《传习录》上大约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诚如王明阳所言:读书的目的是发现自家心体。如果我们读书,不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能在我们内心发现、昌明良知,不能让我本寻找到自己的本心,那么我们将什么也得不到。
不管结果如何,书还得读,虽未发家,也不得志,但仍坚信唯读书改变命运,如当初不埋头死读书,何来现在的生活?
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不是某些经典名句,也不是某些成功学中的一二三,学得书中之法,充其量叫“术”,读懂书中之理,这才是“道”。
唯读书可以明理,书中之理潜移默化地溶入人的思维之中,这些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遇到任何事都能见招拆招,逢凶化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