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青春迷失的写照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JKCP
《发条橙》是安东尼·伯吉斯的一本畅销书。篇幅很短,但是却广为流传。初读一定会认为本书就像小黄书一般,没有内涵,充满暴力还污话连篇,但是当你将那些露骨反应摒弃时,你会发现全书要告诉我们的有很多,关于青春,关于善恶,关于我们自己。
然,相信一定会有读者和我一样,对本书的书名感到疑惑,我想也有必要去为书名作出一些解释:
发条橙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老伦敦人用它作比喻,其寓意比较怪异,总是用来形容奇怪的东西。而作者的原义是,它标志着把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机体上去。
这本书我是在放寒假回家的路上,也就是在火车上读完的,情节性很强,以至于不会感觉到枯燥,唯一让人需要记忆的就是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带俄语意味的英语——纳查奇语来代替一些普通词语,比如格利佛即脑袋,布拉提即衣服云云。
作者通过主人公亚历克斯青春迷茫时的经历来表达他心中的道德观点,主人公刚开始是五毒俱全的流氓小混混,随后发展到锒铛入狱,被迫去被治愈,直至最后遭到“出来混总是要还”式的报复噩梦,这时全书也接近了尾声,当然结局还是大团圆的,恶棍主人公长大了,也厌倦了暴力,选择去创造而不是一味破坏。
性本善与性本恶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们呢,无法可说,也无从说起,而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道德的选择性,只能向善,或者一味向恶的人就如同发条橙,没有人性,只是成为了一种玩具。
“机械社会的发条决不能冒充道德选择的有机生命。如果恶不能被接受为一种可能性,那么善就是无意义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善恶终究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机会均等,到头来只是看你如何去选择,是想让善多一些,还是恶多一些。
“青春必须逝去,没错的。而青春呢,不过是动物习性的演绎而已。不,与其说是动物习性,不如说是街头地摊售卖的小玩具,是铁皮制的洋娃娃,内装弹簧,外边有发条旋钮,吱吱吱扭紧,洋娃娃就走起来了,弟兄们哪。可它是直线行走的,走着走着就喻喻喻地撞到东西了,这是不由自主的呀,年纪轻,就好比是这种小机器啊。”
可以吃掉这瓢甜甜的橙子,也可以吐出来嘛。悉听尊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