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西乡县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也是班主任。论她的教学能力,不用看那一摞摞奖章,只要说到“王玉华”,在过去县城几乎无人不知。她带的班,很多人走后门都要进来。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而且和她关系都很好。最早一届的学生孙子都好大了。过去是师生,教导学生的成长,现在是朋友,关心的是家庭和生活。每次回老家一趟,(我曾笑说天天赴宴)老、中、青三代学生轮流宴请,聊天叙旧。可惜因为身体的缘故,母亲较早离开了一线教师岗位,否则培养的学生更多,给家乡做的贡献更大。从事业上来说,母亲也算是功成业就。
母亲管理学生的方式是“威严”,不怒自威,只要看你一眼,就洞察到你的内心世界。她总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越是要求严格吧,还越觉得老师好,这可能就是人格的魅力。母亲讲话一向是逻辑严密、条理分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听者心悦诚服,茅塞顿开。很多学生至今不忘母亲的教诲。
母亲在生活中也很能干,做得一手好菜。小时候,过年请客都是在家自己做,父亲主要打下手,我和哥哥洗碗筷。正月里,家里宾客不断,还有很多学生,经常一次要做几桌菜。我还记得母亲的拿手菜:冰糖肘子、夹沙肉、薏米鸡、四喜丸子、桔梗汤......等等。也没人教,就是自己对着一本菜谱照着做,总能色、香、味俱全。我现在这点做饭的爱好遗传了母亲,但不及她的十分之一,做出来只是神似,总没有母亲做的精细、可口。
母亲的刚强能干,与她的身世有关。姥爷很早就去世,母亲又是独女,除了姥姥,几乎没有什么亲人。从那时起,母亲一人就挑起全家的担子,边上学,还要做农活,挑水担粪、上山打柴.....生活的艰辛磨炼出坚毅顽强的性格。高中时期红卫兵大串联,从家乡出发,一路跋涉到达北京,在天安门城楼下见到了毛主席。高中毕业,上了教师进修学校,在业务上不断钻研,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母亲把我们兄妹带到了人间。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要养育我们成长,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父亲在政府部门,经常要下乡,他们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和哥哥从小就跟着母亲上学,一开始在乡下,我还记得一幅场景:在一个黑漆漆的早上,下着小雨,父亲骑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母亲抱着我,前杠上坐着哥哥,两个车把上挂着蓝子,一家人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后来调回了城里,上初中时,母亲是我们的班主任。初中毕业,我们双双考上了中专,母亲现在还懊悔当时没让我们上高中,我有时也开玩笑抱怨母亲让我学了不喜欢的机械专业。哈哈,说说而已,人一生要走的路,早已有命定。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生火时,母亲会说:“火心要空,人心要实”;乱花钱时,母亲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我和哥哥有时也会觉得母亲有些严厉,现在想来,那是对的。虽然我们没有多大成就,但至少是一个正直上进、踏实诚恳、善良忠厚的人。
母亲一辈子勤俭持家,有好吃的、好穿的,先紧着父亲和我们。到现在,还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倒剩饭剩菜,物尽其用,从不浪费。养大了儿女,又带大了孙子,两个孙辈都和母亲很亲,有什么心里话,先给母亲说。
母亲今年72岁了。感谢上天,身体尚健,走路比我快,力气比我大,生活能自理。早上去公园唱唱歌,下午看看书。偶尔和老友们聚聚。母亲一生爱学习,爱看书、关心政治、关心历史。用她的话说,一辈子酸、甜、苦、辣都尝尽了;美好的仗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已经跑尽了,该是我们照顾她了,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
老舍先生说:“人,即使到了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祈祷上天,保佑母亲健康长寿,让我能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里,做一个有母亲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