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第二天日更,应该是灵感充沛,下笔如有神的一天,早起的拖延与工作的繁忙,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动声色地向我砸来。
好在暂时对随笔没有异心,全凭一腔热血,并不焦虑。
只是心头惦念着一件很期待的事,总有一种想快点、再快点的急切心态。就像小时候数着日历,期待生日、过年等样子,念头在脑袋里每闪过一次,内心就多一份惦念。
这大概就是热爱的感觉。
过去几年,我认为,文字的意义在于回顾与总结,等到年迈之时,这些代表青春的辞藻,将通过文字,带我领略不同时期的可爱。
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是无病呻吟的伤春悲秋,絮絮叨叨透着小家子气与斤斤计较,自己读着都很难为情。
现在的状态有些转变,开始愿意享受没有大悲大喜的宁静,也不想逃避那些失去的人或事,脾气开始缓和起来。
也许这就是成长,用无数个难以入眠换来的模样。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回到初中、高中时代。如果因为不懂事没有好好念书,那就懵懂愚昧一生,在有限的思维与天地里,自娱自乐,如果比曾经的自己更努力,那就去到更高的地方看看,通过知识,直接跨到现如今的状态,而不是跌跌撞撞,一而再再而三,面对同样的事、同样的人撞南墙,太过虐心,以至于忍不住心疼自己。
可是,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样,时间的齿轮一旦开始旋转,不到最后一刻,每一秒都由不得世人。
本来很豁达,只是思绪跟着指尖的跳动,开始想要沉默与哀叹,这或许就是也是文字的魅力。
身临其境的很多时候,吸引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以至于难以细细品味当下,从而维系着表面的一片祥和,但为了输出,不得不关注感受的时候,才发现人的底色,远没有展现的那么明亮。
突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转移注意力。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着和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和平共处,不就是我想要打造一个小天地的原因所在吗?
未来的日子,希望文字尽量欢快一些。
或许是《平凡的世界》后劲太大,半个多月都还没有走出来,遗憾、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无力感,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常常忍不住在问自己:
我们拼博一生,到底是为了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到最后的最后,是自我催眠式的认命,还是兜兜转转回到原点?既然生活始终都是一潭死水,到头来什么也没改变,为什么又要自我感动?
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想明白,或许还需要第二遍才能找到答案。
即便如此纠结,我也是欢喜的,这本书让我找回来逝去很久很久的阅读快乐,书里每一个人物,都在自己的平行世界,用力生活。
而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在认真为自己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