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

作者: b20678b458be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02:39 被阅读69次

    在谈这部电影之前,先说说最近看完的一本书,叫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一个在纳粹集中营存活下来的心理学家写的。这本书的开头是讲述他在集中营令人发指的经历,作者说一开始是最艰难的,囚犯们通常会很快失去自我的认同感,继而失去对生的渴望。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所刻画的类似,犯人们在进入监狱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被脱下所有的衣物,赤条条地面对命运的审判。那一刻,大概是对自我辨识的一个最大冲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当看到周围的众人以及自己都像牲口一样被对待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人不过是一个个的肉与血的组合,表面上看已经没有分别,个人的特性被完全湮灭,过去自我曾经追寻过的意义变得遥不可及,希望便成为了奢侈品。

    但是,请记住:当我们被剥夺一切的时候,我们还有心灵的自由。

    当美丽悠远的女声在肖申克监狱的上空飘响起来的时候,监狱里的每个人都获得一定程度的救赎。我想,这也许才是生命的真谛。Andy被关小黑屋的时候,出来后与之前并无异,他的秘诀就是在心里与莫扎特的音乐为伴。回想起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其实并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凝视我最爱的一颗大树的时候那种与自然之间产生莫名连接的感动,并不是通过一门对我很重要的考试,而是弹竖琴弹到忘我的时候抱着琴感受琴声的慰藉,甚至并不是里程碑似的新婚仪式,而是在地铁里与无家可归的人温暖对视的瞬间。也许幸福的本质就是与周围世界美好纯净的连接吧。这些连接不需要物质基础,不需要技能方法,只需要一颗渴望美好的心。


    Andy身上真正难得的是他的坚韧与不放弃。这种不放弃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1、入狱之初就从Red那里拿到了锤子,近20年坚持不懈地凿洞

            2、6年不中断地寄信最终拿到了对监狱图书馆的财政资助

            3、面对姐妹花的强奸,从未屈服,一直反抗到最后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任何一点。很可能我听到要凿600年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很可能我寄了几封信石沉大海之后就放弃了,也许被姐妹花得手的第一次之后我就放弃反抗了。

    这真的很难。

    Andy能做到很大程度是由于他有对自己清晰的认知,有强大的信念。而这些,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功课。


    生活即牢笼。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枷锁。这个枷锁可能来自于办公室政治,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桎锢,可能来自于婚姻的束缚,也可能来自于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更可能来自于对于生死无法控制的恐惧。在牢笼里待久了,我们可能就像Brooks一样习惯了,到最后反而依赖于枷锁的控制,但是这也是自由意志不断消亡的过程。

    在这里我不想对“枷锁”给予任何的褒贬含义。只有当我们看见枷锁并感到被束缚的时候,枷锁才是我们内心想要挣脱的。

    我在小的时候记得看到过一段话是讲文化对每个人的束缚和时代的局限性。当时我并不是很理解。我觉得我们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今天,我们倡导的是自由民主,婚姻制度也发展到今天的男女平权,好像我们接受的文化并没有什么瑕疵。但是这两年在美国看到的多了,思考的多了,我开始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束缚。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真的就应该如此吗?

    我们的教育真的对一个人的素质有正面的影响吗?是否学校无比统一的课程设置,包括推荐的极为相似的书目,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使每个人趋同?再来说婚姻,婚姻真的有必要吗?从法律上束缚一个人的行为与爱情的本质是否分道扬镳?仪式感固然对人很重要,可是婚姻真的是仪式感唯一的载体吗?

    我说的这些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去思考,那么这个枷锁也许就不是真正的枷锁。然而自我觉醒与认知永远是必要的,这样可能才算是真的活了一遭自己的人生。自我觉知很痛苦,因为过程里会看到原始的动物性与原罪。但是觉知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觉知过后我们就会更加清醒地面对生活。“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与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Andy获得了救赎,因为他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自由的追求。我们的救赎在哪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wx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