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说

作者: 蚁民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4:23 被阅读122次

    电影《芳华》终于上映,我看了感觉“靠谱”。为拍电影而生的冯导毫无悬念地发挥正常,没有让我等为看电影而生的影迷失望。电影从字幕开始,就充满浓浓的怀旧色彩,“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放映标志一出来,我瞬间感觉穿越回了上个世纪。巨幅的毛主席画像,粗旷醒目的标语,颜色鲜艳的宣传壁画,文艺兵跳舞时手举的红旗,这些红色年代的突出元素在电影中随处可见。这部电影适合和家中长辈一起去看,在观影的同时顺便缅怀属于他们的青春岁月。尽管题材和内容带有“主旋律”色彩,但《芳华》依然沿续了冯式电影不走高大上路线,不拍政治马屁,讲人话、说人事、亲近老百姓的光荣传统。

    电影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峰这个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我没有读过严歌苓的原作,只能以电影里的形象为准。从取名上来看,刘峰和雷锋的读音就很接近,差不了几个音节。他和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属于不懂拒绝的“YES”先生。他对人的友善是发自内心的,和那些只做面子活路、光捞政治资本的假好人有本质区别。身边有这样一个不图回报、只知道为人民服务的老好人,大家都感觉良好,非常受用,有了困难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他因为表现突出,热心助人,在团里的口碑一直很好,不仅到北京开会接受表彰,连上级分配上大学的名额、提供到机关工作的机会也会优先考虑他。对于一个真好人来说,获得奖状和荣誉并非为人处事的出发点。更可惜的是,他还毅然拒绝了上级安排的美好前途,心甘情愿留在团里当牛作马,干着琐碎平凡的工作。就这样一个老黄牛式的光辉人物,在宿舍里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后(看来革命军人要少听邓丽君的歌,容易丧失战斗力),感情阐门顿时被打开,大着胆子向暗恋以久的对象丁丁表白心意,还情不自禁地拥抱她。没想到有人恰好路过,亲眼目睹这一尴尬场面,举报了他。在众目睽睽下,他被保卫部带走调查,前途本来还算光明的人生来了一个大反转。在那个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他作为一个大家公认的老实人,是不应该有男女关系问题的,何况丁丁不仅不帮他解释,反而以受害者的姿态揭发他,进一步把他往火坑里推。在他受处分被调离文工团时,曾经接受过他无私帮助的那些战友们没有一个站出来替他说话。整个文工团只有一个人到军区门口敬礼,为他送行,就是经常被大家欺负的何小萍。因为“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电影台词)

    其实刘峰没有做错什么,那个时代推崇树典型和造英雄,政治环境相对严苛,他平时表现过于突出,周围人早已习惯把他当标兵、楷模对待,就是没把他当真正的大活人,这才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根源。现今的社会人文环境相较几十年前已经宽松多了,但是“好人”的处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作为一个曾经遍布标语口号的国家,越缺什么就越要宣传什么。在工作单位上,我最常听到领导说的就是“不让老实人吃亏”;主流媒体擅长宣传”好人有好报“、“吃亏是福”;那首旋律动听的歌曲《好人好梦》至今传唱不衰。我也遇到过类似于刘峰那样的老好人,在工作中踏实努力,任劳任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轮到评功授奖时总是被组织选择性遗忘,升职加薪也与他无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热情,乐于助人,对亲戚朋友提的各种要求尽量满足,出门在外经常抢着买单,其实自己的收入并不算高,却时不时借钱给别人,不计较利息,有时连本金都免了。他们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很少获得周围人对等的帮助。就象电影里的刘峰一样,大家习惯于从他那里得到帮助,却忘了他有时也是需要被帮助的。

    在这个“老实人”作为贬义词存在的时代,"好人”就象空气一样平时总是被忽略,大家免费使用(收费就不会把你当好人了)时感觉良好;一旦缺氧,呼吸困难,才会受到重视。和好人作同事或者朋友,相信大多数人没有意见,容易相处又没有压力,还能获得不少免费的帮助;但是和好人谈恋爱或者结婚,有些人可能就不乐意了,觉得好人没有个性和魅力,总是吃亏,遇到自己的利益也不争不抢,在职场和家庭都处于弱势地位。好人最容易被大家用道德绑架,你既然是公认的好人,那你就应该多做事,吃亏也正常。因为当好人的成本太高,所以真好人日益稀缺,假好人泛滥成灾。为了降低成本,好人为人处事应该守住自己的原则和边界,不纵容懒人和小人,不承担与已无关的压力和责任,不仅为别人,也要为自己多考虑。好人就应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

    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是应该尊重和善待好人的。只有好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不再是一句口号,大家也不会“歧视”好人,而且也不害怕去做好人。

    “我光荣,我是一个好人。”这应该是所有好人的座右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人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l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