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国时代常胜将军,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军事文化对当代有何启示

战国时代常胜将军,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军事文化对当代有何启示

作者: 朱玉林 | 来源:发表于2022-08-23 19:56 被阅读0次

战国时代常胜将军,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军事文化对当代有何启示

快乐有趣

白起剧照

白起(公元前331年-257年),又名公孙起,太原白氏第九世传人,今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他一生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取城池70余座,在指挥打仗中歼敌过百万,取得战功显赫,被朝廷封为武安君。

在人们熟悉的《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民间尊为“战神”。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毛泽东评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研究白起军事生涯,不难发现,他的军事文化元素,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明星一样,熠熠生辉,不仅照亮了先秦,同时也照亮了当代,留给我们颇多有益的启示。

判断的准确无误,现代战争取胜的根本

白起一生无败仗的关键,在于不打无把握的仗。

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纵观他对整个战局形势分析,奇袭看似铤而走险,但是,实际上则胜券在握,他真正是料敌先机,用兵神速,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他这个人不逞匹夫之勇,不冒亡军之险。虽在强秦,但往往以少胜多且伤亡甚微。

白起四大战事中有三战都是以少胜多(最后的长平之战,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白起派出切断赵军的25000兵马)。

白起在军事战争中,能够取得百战百胜,得益于他高超的运筹帷幄的能力。

白起的算无遗策。这个评论对他来说,在整个战国时代的军事将领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他对于战场的把控能力,对于形势的分析都非常的独到,这是他军事天赋的一种体现,也是他百战百胜的一个重要的依仗。

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策·中山》中说白起的谋划是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以及国家态势如何变化等等,他都能够精确地计算在内,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可谓是,战前即可知胜败,就是说,未过先知。

比如在伊阙之战当中,白起立即就推测出齐国很有可能会私自发兵吞并宋国,于是战前便撤出了秦军留守在宋国的军队,让齐国顺利的得到了宋国,从而也引起了天下各国的怨恨,为后来的六国伐齐做了铺垫。

而在长平之战当中,白起也对赵括的作战形势了如指掌,所以事先才对自己代替王龁担任秦军将领的事情秘而不宣,以此来让赵括大意从而轻敌冒进。

白起成名于公元前293年,距商鞅变法仅六十多年,当初六国所畏惧的并非强秦,而是名将。

长平之战古战场

一听白起挂帅,无将敢主动请缨。就连纸上谈兵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赵括也说:“(武安君)战必胜,攻必取,其威名素著,军士望风而栗。臣若与对垒,胜负居半,故尚费筹画。

如王新为秦将,乘廉颇之怯,故敢于深入;若遇臣,如秋叶之遇风,不足当迅扫也。”《战国策卷五秦三》记载:“赵,楚慑服,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

战略的独到新颖,现代战争取胜的重点

如果只是能打,白起可能就是一个将才,然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

在白起的军事生涯里,有三次大战,都是接近“灭国级”战役。一个是对韩、魏的“伊阙之战(前293年)。”

白起采取的策略是:布置疑兵,声东击西,迂回包抄,全歼联军。

攻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第二是对楚的“鄢郢之战(前279-278年)”,在白起看来,策略即生命,所以,在此战中采取的策略是:过河拆桥激发秦军斗志,引夷水灌鄢城,直至攻破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纪南城)。

大家都知道项羽有破釜沉舟之计,实际上白起也有过河拆桥之计。

第三是对赵的“长平之战(前262-前260年)”。战争后期白起担任主将,破赵45万。

白起又有变化,他在此战中采取的策略是:反间计逼赵国换帅,诱敌深入,分割包抄,以3万人的分割包抄军队,挡住赵国几十大军的后退之路,到了最后才是围歼战,逼得赵国近20万人投降。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长平之战,是公认的白起一生最辉煌的战争,歼灭40万赵军,又一次残酷的歼灭战。

在这三场战役中,自己能获胜,不仅仅是他和秦军自己多厉害,还因为敌人有隙可乘,而他带领的秦军就是一把利剑,只要出现一点战机,他就马上能够扩大战场。

当时长平之战刚结束的时候,白起认为,那才是破邯郸、灭赵国的良机。战略分析之独到,让人叹服。可是,赵国派出的说客成功说服范雎,使得秦昭王决定退兵。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战国时代大多都是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兼并战,并非春秋时一较高下的争霸战。

合格的将领,应该在获胜的时候争取利益最优化,同时尽量减低伤亡。也就说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至上者也”“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白起打仗审时度势,避实击虚,集中精锐.各个击破。为求迅速令将士丢盔弃甲神行百里,为求斗志声势破釜沉舟,一切战术服务于明确的战略思想“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尽显大将之风,远非那些为了表现英雄豪情而将举国将士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来九死一生博胜的冒险家可比。

参考文献:《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左传》《资治通鉴》《汉书》等。

《揭秘:1962中印冲突》 2集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时代常胜将军,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军事文化对当代有何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wg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