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誌之肆

作者: 浪的虛鳴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08:24 被阅读0次

某姨

疫情影响封路的时候,都要从她家门前经过,总不忍心往她家那望上两眼,解封之后就几乎没再路过了,而今脑海中只剩下抹不走的唏嘘撕碎的印象。

她应该是广州本土的村民,年约七十岁左右,一个人独居在一幢二层小楼里——此乃广州本土村民的标准住宅——但她的房子又与如今的村民的居屋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差一个天与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绝大多数村民的自建房早已改建成一幢幢具有租用功能的居民楼——形成了别具广州特色的城中村。然而,这位某姨的房子却一直都没有改建过——应该是留给自己自住养老的缘故——但外观上看来,是建好以来都没有得到修缮过——因此那房子实在是寒碜得太惨不忍睹。

我可以尝试形容一下那所房子:正如前文所述,一共有两层。整体大概是在数十年前或者更早时候的泥砖房,外墙像上染满了一层乌绿的青苔,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座几百年前的近乎破败的寺庙,显得极其衰颓而毫无生气,甚至还有点阴森。房子的二楼已经看不出任何端倪,因为阳台上已经拉挂上了两幅大大的红白蓝帆布用于遮挡阳光雨水以及路人的视线,路过的人根本看不见里头。但也能猜测得到二楼已经没在使用,已经荒废。

而房子的一楼,正中央便是一道正门,正门的样式,是民国那种最常见的左右开闭的木扇门,门上仍然张贴着两幅门神像。大门的右侧嵌有一扇木格窗,而门的左上方——屋檐的下面,装着一个古早款的红箱式电表。

大清早就要出门上班的我在路过的时候,那仅仅数秒的一瞥,只能看到大门紧闭着,毫无人住的迹象;直到晚上七点多归家,方能看到木门敞开,窥探到屋内的环境。四个字:家徒四壁。里面任何一种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电器的东西也没有: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甚至电灯等等。四下乌灯黑火,唯一的微弱亮光,便是大厅内靠墙那侧的神枱上的两根燃着的蜡烛烛火。再仔细一看,仅能分辨得出大厅内还摆着一张简陋的圆桌,边上放着一张靠背旧式木椅,而木椅上则僵直地坐着一位瘦小的老妇人,那老妇人总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地,双目眼神呆滞且冰冷地凝视向大门外。

我每次都忍不住要往这房子里望上两眼,但从来没有与房子的主人——某姨的眼神对上过一次——她也总是静静地、默默地、也不知道她是否在思考、还是已空虚麻木得头脑一片空白——她可以纹丝不动得正如供奉在神枱上的菩萨般——不同的是,她只是一尊泥石造的凡人雕像。

为数不多的,我见过她出外活动的几次,便是她走出屋外,来到屋檐下的电表那,抬头注视着电表,似是读取着当天的用电电量。

而她伫立在破败的二层乌青色的小楼下的瘦小身影,显得分外落寞,格外孤清。

相关文章

  • 百人誌之肆

    某姨 疫情影响封路的时候,都要从她家门前经过,总不忍心往她家那望上两眼,解封之后就几乎没再路过了,而今脑海中只剩下...

  • 百人誌之伍

    小老头 我的姓不多见,小学二年级的全班60多人之中,只有一个同学与我同姓,而且长得比我白嫩与眉清目秀,而且他家正位...

  • 有多少个现在

    今日看望几百人之老大,几百人之精神支柱,几百人之标杆,几百人的帜,。。。心之感概,生命无常,可能发生在任何之不可能...

  • 凡人誌之壹

    陈老捌 趁着夜色还没来临,老捌又如常地兴冲冲往大档的方向赶过去。 接连三天没沾过牌,他便浑身觉得不舒服了,像有着万...

  • 凡人誌之贰

    陆婆 接近傍晚时分,陆婆又转悠到了新程路的那个著名的十字路口。这里四处是高楼大厦,斜阳晒不进来,够遮阴,下班人流量...

  • 凡人誌之叁

    程翁 记者:陆翁,恭喜你。你在50岁前就在全国兴建了超过100所希望小学,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政府的嘉许,不知道...

  • 國學每日談之《道家的標誌:太極圖》

    國學每日談之《道家的標誌:太極圖》 道家修煉有3600法門,有數不清的門派。但道家的統一標誌是太極圖。太極圖俗稱“...

  • 资料 | (南宋)時汝翼——《金華時君徳輔墓誌銘》

    (南宋)時汝翼——《金華時君徳輔墓誌銘》 呂祖謙《東萊集》卷十二: 金華時君徳輔墓誌銘 婺之羣室以地繫姓者皆其聞家...

  • 幸福催化剂:改变从自身开始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 一个方法帮助你建立彼此间的绝对信任。

    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苏洵·远虑】 我最初这样理解这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人誌之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nu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