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随着美团打车正式进入上海,一场由美团打车掀起的网约车补贴大战又重新开启,司机、乘客又开始薅起了羊毛,但与以往不同,这场补贴战并没有持续太久,被主管部门紧急叫停。
4月5日,上海市主管部门的一纸通知给了这场原本狂热的“补贴”大战着实浇了一盆冷水。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就“美团打车”平台数据未按要求接入行业监管平台、向不具备营运资质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服务、不正当竞争等3项违规行为,向美团打车开具为期7天的“责令整改通知书”。
同时,南京市主管部门也随之叫停了这场补贴大战。4月13日,滴滴美团便相继宣布,已于4月12日停止对南京用户的补贴发放;滴滴方面14日还宣布,率先取消上海地区的常态化补贴。
“补贴的取消”,则意味着司机和乘客“薅羊毛”的日子没有了,网约车市场回归正轨。其实早在去年美团打车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时,多地主管部门就曾多次约谈并强调,“不得以低价扰乱市场,鼓励行业良性发展,重视安全体验效率,把资源投入到技术和服务上,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用户。”
众多业内人士也纷纷不太看好这场由美团挑起的“补贴大战”,虽然司机、用户可以薅羊毛,短期内享受到补贴带来的利益,但对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因为恶性补贴,引发了大量的马甲车、人车不符、刷单等问题。
恶性补贴应该被叫停 行业竞争初回正轨
“网约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以高效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尤其是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网约车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题,同时也缓解了城市的拥堵。但“低价竞争”更像是一种低端层次的竞争,似乎并不能高效、合理的利用各种政策及其资源优势,反而还给城市增添了负担。
虽然从行业角度来讲,公司要存活,用户量是决定着一切,尤其是粘性用户,想要留存用户,补贴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办法。只有通过高额补贴才能迅速获得用户量,继而抢占市场份额。美团作为中途进入“网约车”市场的平台,要想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通过补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竞争要合理,不能只是依靠恶意的打价格战,这种模式往往不能持久。众所周知,高额的补贴是不能够持续的,同时还会衍生出一系列恶性的问题,例如薅羊毛、刷单骗补贴等。 此番上海、南京等城市主管部门迅速叫停网约车恶性补贴是应该做的,是基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实行合理的市场秩序监管。
为什么说恶性补贴应该被叫停,因为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早已经从需要依靠补贴来教育市场的初级阶段,进入到稳定的市场发展时期,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车辆的运营效率,做好产品与服务才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应该从价格转向服务,转向需求层次,改善用户出行体验、保障安全,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临时加价、捎带接单”等问题。
跳出补贴维度 滴滴成立汽车服务平台
在恶意补贴被叫停后,滴滴与美团之间的竞争又该如何进行?其实在我看来,抛开补贴带来的影响,滴滴与美团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在同一维度上。补贴的策略被叫停后,美团需要考虑得是如何通过其他方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提升估值的目的。而滴滴则是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开拓新的市场。
4月16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涵盖已有的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致力于优化出行产业链条、为包括滴滴车主在内的全社会车主提供体验领先、灵活多样、高性价比的一站式汽车服务解决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业务板块:
·汽车租售业务(汽车开放平台)将通过整合车源及金融等资源,为车主提供汽车租售一体化服务;
·加油业务将为车主提供便捷优质的加油及基于油站场景的增值服务;
·维保业务将为车主提供正品、优价、便捷的车辆维修保养服务;
·分时租赁业务将以出行场景、流量、品牌及汽车解决方案为依托,为用户提供商业可持续的短时自驾租车服务。
其实,早在1月初,滴滴便已经对外宣布小桔车服杭州旗舰店正式开业。此举主要为滴滴车主以及社会车主提供车辆保养、快速维修、美容钣喷、汽车保险、网约车服务办理等业务。
而滴滴方面则希望通过小桔车服来整合市场上的优质维保资源,吸纳优秀的车后供应商加盟,平台规范化的管理,进一步提升车主的服务体验,打造全方位、高质量、高性价比的车后服务。
这也正是基于滴滴和美团的“竞争补贴”下所推出的新业务板块,也符合了滴滴一直以来想建立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愿景。
正如滴滴方面所注重的来讲,基本点是车与司机,。而这个服务平台也更能够解决司机们的后顾之忧,还能够提供租赁业务、加油业务、维保业务、分时租赁业务哦。
是不是会马上获得一大批“忠粉”的青睐呢?一传十、十传百……
此外,滴滴方面还宣布,经过三年的布局和深耕,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目前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年化GMV超过370亿元。预计到2018年年底,汽车服务平台的年化GMV将达到900亿元。
如此具有市场价值的服务平台,滴滴已经推出了,是不是也可以基本上宣告滴滴在此方面已经进入成熟期了呢?毕竟,滴滴曾于2015年就首次在内部提出洪流战略,希望在完善围绕乘客的一站式出行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围绕车主和汽车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那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粘性客户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升之后,滴滴的估值是不是要翻上几番???
文/赵宏民,一篇网络创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