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有时,最有效的信息并不是我们已说出的东西,而是我们未说出的东西。
01
吉姆.柯明斯在《蜥蜴脑法则》一书中指出,说服他人时,如果能多一点儿艺术性,我们就更容易取得成功。这种艺术性包括沟通的艺术、推测的艺术、吸引的艺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沟通的艺术。
身为父母、配偶、子女或朋友,我们在说服别人时,有多少情况最后变成了我们自己唠唠叨叨的独角戏,而对方要么甩手走人要么极不耐烦?为什么我们的说服别人不想听?为什么对方会觉得我们纯粹是在唠叨?
作者认为,如果你真心想要说服对方,就应该找有意思的东西来说。简单来说,就是你有东西要说,而这些东西又正好是他们想听的。这是说服双方之间的一种承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打破这个承诺,一旦打破就容易变成唠叨或争吵,对我们说服对方毫无益处。
一边说着很没意思的话,一边又要求别人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不是说服,这是耍流氓。如果,你只关心自己要说什么,却对听众想听的东西毫不在意,这种说服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47/264deb07ee9bacd7.jpg)
比如,夫妻俩吵架,女人永远在重复一句话“你好吃懒做,酱油瓶倒了,也不会扶!”男人心里就会苦,“我每天起早贪黑,赚钱养家,好不容易回家歇一歇,怎么就成了好吃懒做?”女人吵架的话术,永远都是只关心自己在说什么。这样的沟通毫无效果可言,因为它并没有传达出男人想听的话。它传达的只是女人一厢情愿想传达的信息。
不值得聆听的信息不仅令人失望,还会令人反感。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夫妻吵架,最终越吵越烈,或者无疾而终,矛盾永远得不到解决,而是越发白热化的原因。
戴尔.卡耐基告诉我们,沟通的艺术,就是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东西。
02
下面,我们讲一下推测的艺术。
作者认为,未说出的信息,也就是“弦外之音”,不仅能为说服双方带来默契,还能鼓励说服者积极参与对话。最有效的说服,不是已经说出的信息,而是未说出的,因为通过对信息的推测,我们能得出超越信息本身的结论。
苹果公司的“非同凡想”系列平面广告就是在说服中融入艺术的良好典范。这组广告中出现了一系列富有独立和创新精神的历史人物,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侧影,画面上配有苹果公司的标识和一句广告语:“非同凡响”。这组广告很简洁,它呈现的人物都没有细说,但是人们完全可以自行领悟并思索这些人的非同凡响之处。这组广告本身就是对受众的一种赞赏,因为它认为受众一定会认出、仰慕并追随这些了不起的人物。
所以,讲点儿说服的艺术吧,你精心构思的信息对受众是一种恭维,而一个受到恭维的受众,更容易被说服。
03
最后,我们说一说吸引的艺术。
古代的修辞学家们有一个观点,他们认为,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形式要重于内容。应用在说服中,同样适用。人们总是容易被有趣的东西所吸引。试想一下,如果信息本身很单调,受众就会认为你推荐的行为以及被你说服的人同样单调无趣。而如果信息本身很有趣,受众也许会更积极的对待你所推荐的行为。
德克萨斯州有一条很出名的公益广告:”别在德州撒野!”它的宣传目的是为了减少德克萨斯州境内随意丢垃圾的现象,目标人群是年轻人。这个广告语生动地传达出了年轻人想体会的感觉——彪悍,同时也有效的将不随意扔垃圾的行为与彪悍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同时,这句话还使用了修辞手法,“撒野”一语双关。整个信息,生动形象,让人难忘,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成功说服的目的。这就是“吸引”的艺术。
无论哪种形式的说服,如果我们可以加入一点沟通、推测和吸引的艺术一定会增强说服的魅力,大大提高说服成功的可能性。
好了,书友们,截止到此,我们讲完了成功说服的七大秘诀。现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学说蜥蜴的语言;
二、将行为而非态度作为说服的目标;
三、不要改变别人的愿望,去实现它;
四、不要询问,去发掘;
五、关注感觉;
六、借助期待感来提升实际体验;
七、增加点艺术性。
时刻谨记我们是在跟“内在的蜥蜴“对话,掌握以上说服的技巧,在说服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实现轻轻松松地说服他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