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一直在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本书。
阅读,提起来很多人都会觉得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只要识字谁不会阅读?然而我们真的会阅读吗?非也。
我们看“阅”的意思【动】(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现指察看;视察,考查。可见阅读绝不仅仅是“读”而已。读懂,读通,发现规律 ,引起思考,通过阅读策略的学习,实践达到举一反三才是阅读的根本。
阅读时多数人是否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的阅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正确、流利。”第二遍学生互读或指名开火车读,检查朗读。第三遍,第四遍再指导有感情朗读。各位看官是否想过学生真的喜欢吗?一篇如此,两篇如此……下一课学生都知道你的套路了,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吗?为读而读大人都会乏味吧!
蒋老师书中“文体与群文阅读”部分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如实“神话”体裁教“神话里的神奇,神话里的神,神话的叙事结构,神话的语言”。“童话”提倡“山歌要唱,童话要讲。”“把讲台变成童话的剧场。”“发现童话的叙事特点。”……其中的课例很是精彩。
精彩的课堂背后定是无数漫漫长夜静心阅读、思考、准备……方有厚积薄发,方有水到渠成。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二十多年前学校读书时,教学楼墙面上夸美纽斯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总觉得言过其实,教师亦是凡人,怎就“太阳底下最光辉”了?
原来职业确是“最光辉”的,只是太多的我们甘于平庸而已。像薛法根、于漪、支玉恒、窦桂梅、孙双金、蒋军晶、王文丽、魏书生……不正是“最光辉”职业的见证者及典范吗?
他们都是一线教师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大家”,“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少不得实践中的反思。
与其为伍在实践中成长,不成“大家”,但求“行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