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有意思的文章
话多害死人的最早典型案例,神烦的苏格拉底

话多害死人的最早典型案例,神烦的苏格拉底

作者: yuti | 来源:发表于2015-07-20 20:29 被阅读2923次

    苏格拉底这个名字,也许从你刚离开“硬背鹅鹅鹅、生吞乘法表”的年纪开始,就不断地在你有意无意接收到的文化讯息里像鬼一样飘来飘去。

    苏格拉底到底是谁?

    文/后青

    我第一次接触苏格拉底,是在五年级看的一本小学生创新作文选集上,有一篇作文题为,“一只叫苏格拉底的猪”。内容已经完全记不清了,我猜想它大概讲了在鱼与熊掌之间徘徊的拧巴故事,就像这个尴尬的微信号。不过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个小学生实在天赋清奇,他居然在十岁的时候就有了我二十岁才长好的脑回路……

    哦,拥有该脑回路需要这样一个的背景知识:

    苏格拉底说,我愿做一个痛苦的人,或一只快乐的猪。

    ……所以这都是些什么鬼?!

    苏格拉底到底是谁?

    除了柏拉图,没人知道。

    后人对苏格拉底的了解,尽数来自柏拉图记录自己老师思想的著作,和《论语》的形式差不多,对话式,一个问啊问一个答啊答。怪不得孔子在国外最好推广,人家的教学方式老外认可啊。

    不过同样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孔大大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国君大大们,苏大大却喜欢去大街上拦人。就跟我们现在走在街上突然蹿出来的发传单的怪蜀黍一样。

    啊呀,好怕怕。

    所以尽管颠沛流离,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孔大大还是在学生的照顾下安然逝去。但是“神烦”的苏格拉底,却在由雅典市民组成的五百人陪审团的投票之下,被判死刑,服毒而亡。

    有人说,回顾苏格拉底的一生,简单粗暴就两句话。

    不断问问题,然后被杀死。

    一个人到底要神烦到什么程度才会因为问问题被杀死?

    苏格拉底可不只是问问题这么简单,如果他只是个勤学好问的移动知乎,那还好说。但相信“每个人都有天生的理性,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真理”的苏格拉底,总是喜欢装傻充愣,拽住经过雅典市区广场的任何一个人,问这个倒霉的人一个哲学问题,然后抓住对方答案的漏洞,争论不休。他总爱不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甚至不惜让人在广场上当众出丑。

    苏格拉底一面宣称自己“一无所知”,一面又在delphi神谕[注1]给出“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之人”的回答时,抓住城中公认的最聪明人问倒他,而后自我证实。

    他把雅典形容为一匹驽马,将自己形容为“不断叮它,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蝇”。

    直至被五百人一掌拍死。

    怎么看都是一个自信到近乎偏执的家伙。

    据说苏格拉底长得很丑,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

    走在街上突然被一个这样的人拽住,不得不回答一个奇怪的问题,在你给出一个答案的时候又立刻找出漏洞辩驳,没完没了,非要让你无话可说。

    我大概会想报警。

    何况苏格拉底认为奴隶和一般人一样有常识。即便是饭点火急火燎去给主人打酱油的奴隶,也可能也会悲催地被苏格拉底拽住,生无可恋地回答“答了又不能让自己多吃一块肉”的问题,完了以后还要被装小白兔的大狐狸笑眯眯地噎得说不出话。

    啊……我已经拿起了手机。

    最终,丑态尽出忍无可忍的雅典人把苏格拉底送上了法庭。

    公元前三九九年,他被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送上法庭。 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以281:220的票数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按照当时的规定,死刑犯可以通过上缴罚金的方式替换死刑。再加上彼时门徒多愿意助他越狱逃离雅典,苏格拉底若有心求生,大概总可以免于一死。

    但神烦的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再一次彰显了自己的烦人功力。

    第一轮判决出来后,苏格拉底表示不服,法庭上的他大声喊,“雅典的公民们!我得到那个坏名声,只是由于我有某种智慧。”

    他又解释那个神谕:“他说的并不真是苏格拉底,他只是用我的名字当作例子,意思大约是说:‘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所以,我就到处奔波,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不管他是公民还是侨民,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给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

    于是第二次判决,361:140,苏格拉底喝下毒药,结束生命。

    没有人希望自己现有的认知被全盘否决。与其让自己的世界土崩瓦解,不如固执地相信偏见。

    其实谁能做到完全没有偏见呢。

    苏格拉底认为“无即是有”,但自认为自己拥有这种智慧的苏格拉底,不也持有这样一种“自以为有”的偏见吗。

    要说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大概是无论如何都不曾动摇的对自我的坚持,还有企图拯救人间的神烦叨功。

    所以瞎说了这么多,我还是不知道:做个固执己见的神烦话唠,到底好还是不好?


    很像绕口令的注1

    古希腊人相信人们可以通过delphi神谕知晓自己的命运。在delphi神庙,人们将问题呈现给负责神谕的祭祀,再由祭祀解释神含糊不清的回答。

    曾有人问delphi“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谕回答,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法庭辩论上曾说:“我听到这个神谕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神的这句话能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于是,我就去访问一位以智慧著名的人物,对他进行观察。……结果,我一开始同他谈话,就不能不想到他实在不智慧,尽管很多人以为他智慧,他也自以为智慧。因此我就试图向他说明,他自以为智慧,其实并不真智慧。”

    ……很有一种自己不好过也不让别人好过的病娇啊。



    一个苏格拉底具体是怎样“神烦”的例子。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名叫攸昔德谟斯的青年讨论正义与非正义问题。他在一根柱子上写上“正义”,在另一根写上“非正义”,然后问道:

    说谎应当归入哪一类?

    攸:归入非正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苏:欺诈呢?

    攸:当然也属非正义。

    苏:偷盗呢?

    攸:和欺诈一样。

    苏:卖人为奴呢?

    攸:也是如此。

    苏:看来这些行为没有一样能归入“正义”一类了,是不是,攸昔德谟斯?

    攸:是的,谁也不会荒唐到那个地步。

    苏:那么,如果一个被选为将军的人,带领部队去奴役一个同我们敌对的城市,我们也说他的行为不公正吗?

    攸:绝对不能这么说。

    苏:我们将会说他的行为是公正的,对不对?

    攸:一点不错!

    苏:假如他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呢?

    攸:那也是正义行为。

    苏:如果他盗取或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行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攸:一点也不错。可是我原先以为你问的那些只是对朋友而言的。

    苏:那么,刚才我们归入非正义的那些行为,同样也可以算做正义,对不对?

    攸:对的。

    苏:那么,我想改动一下刚才的分类。就是说,欺骗敌人是正义行为,但这样对待朋友就不是正义的了,可以这样说吗?

    攸:当然可以。

    苏:那么,在失利的时候,一位将军发觉士气低落,谎称援军就要来到。如果,士气竟被他鼓动起来,我们应当把这种欺骗士兵的行为归入哪一类呢?

    攸:应当归入正义一类。

    苏:一个小孩生病不肯吃药。父亲说,这是好吃的东西,不是药,骗他吃了下去,病也好了。这种欺骗儿子的行为应当归入哪一类呢?

    攸: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某人因为绝望而想自杀,他的朋友出于友谊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应该归入哪一类呢?

    攸:当然也应当归入正义一类。

    苏:可是你刚才不是还说应该永远对朋友坦率无欺吗?

    攸:实在是我错了。如您允许的话,我愿意把原先说过的话收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话多害死人的最早典型案例,神烦的苏格拉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yp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