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饺子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近几年更是偏爱煎饺,那种先把饺子煮熟,再用油煎,饺子的每个面都被煎过,更像炒饺子。
小时候,家里一年也难得吃回饺子,农忙结束,开始猫冬,杀了年猪,家家户户会在年前包很多很多冻饺子,包冻饺子前,女主人会提前约几个亲朋邻居,告知自己家哪天包冻饺子,过来帮忙。肉馅都是自己剁,基本要准备一天,起码半天是肯定要的,自己不太会和馅的还会专门请和馅高手来帮忙和,几大盆馅和好了,提前约的人到了,大家就一起分工合作,有揪jizi的,有按jizi饼的,有擀饺子皮的,其它人包,擀饺子皮的人,通常都是高手,jizi揪的匀,皮擀的好,还快。包的人多,还会有人专门摆饺子,大家包好的饺子,摆在盖连或锅盖上,摆满了,就拿到外面的天然大冰箱里冻,冻透了就按馅儿分别装到大袋子里,冻的过程还要防止狗啊猫啊偷吃。通常只有年夜饭那一顿吃现包的新鲜饺子,其他时间都吃冻饺子。冻饺子,冻馒头,冻包子等,一直可以吃到开春化冻的时候。那时候除了韭菜鸡蛋馅,饺子馅里一定是要有肉的,萝卜肉,酸菜肉,白菜肉,芹菜肉等等,纯肉的很少,都舍不得。大家也都愿意去帮忙一起包,可以边包边唠嗑,包完还可以吃一顿。冻饺子,冻包子这些,吃着方便,也利于储存,那时候都是自产自吃,冬季就白菜萝卜土豆之类,容易存放的,一吃吃一个冬天加开春,放不好不是冻了就是坏了,做好冻起不怕坏。现在交通方便,物资丰富,包冻饺子的已经很少了,时间也充裕,都喜欢现包现吃。
记忆中的饺子,都伴着家人浓浓的爱。
小时候身体差,爸或妈会带我去县城看病,起的再早也是在家吃了饭才出发,唯一印象深刻的一次,没吃饭,车站周边都是吃饭的地方,下了车,我磨磨蹭蹭不肯走,说饿,想吃东西(其实是馋)。我爸就把我领进一家店,要了盘饺子,我爸就坐我对面看着我吃,我让他也吃,我爸摇头说不饿,不知道几两,反正好大一盘都被我吃光了,吃的特满足,啥馅忘了,只记得贼好吃,我爸看着我吃完,叮嘱,回家别说吃饺子了,有没有和姐姐弟弟们显摆,我就忘了,只定格了我爸看着我吃饺子的画面。
妈妈的味道,记忆最深刻的仍然是饺子,小时候家里农活重,暑假基本都是在农田里渡过,有一次我感冒,自己在家迷迷糊糊的睡觉,不知睡了多久,隐隐约约听到擀面杖擀面的声音,然后继续睡,不知又过了多久,我妈端了碗饺子进来,叫醒我,让我快吃,能吃完就吃完,吃不完给我四姐留着,碗放旁边,她继续去地里干活,我问,你不吃啊?我妈说她回来路上吃了(到田里干农活为了节省时间,早晨会带着午饭,估计我妈在路上边走边吃了馒头,或者根本就没吃)。本来迷迷糊糊的,一见饺子,病好了一半,饺子哪有吃不完的,几下吃完了一大碗。直到现在,我都特别喜欢听擀饺子皮的声音。
再后来,上大学,工作,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只要回去,一定能吃到饺子,返程离开时,无论几点,都会吃了饺子才上车。开始是我妈张罗,后来是我姐她们张罗,不变的是,一定会有饺子。
喜欢吃,我也喜欢包饺子,有了孩子后,会经常包饺子给她们吃,老大也喜欢吃饺子,特别是我包的。上幼儿园不久,画妈妈,妈妈的脸就是饺子形,说妈妈包的饺子最好吃,饺子妈妈。老二也喜欢饺子,添加辅食,第一次吃饺子,是我给他包的纯南瓜馅小饺子,吃得吧嗒吧嗒直哼哼。
现在,很多人都直接买成品饺子皮,机器制作,快,省时省力。我的意识里,饺子皮就应该自己和面擀,擀饺子皮,是包饺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面,揉,揪剂子,按饼,擀,剂子要揪的大小均匀,皮要擀的圆圆的,中间厚四周薄,薄厚均匀,擀饺子皮的过程,饺子皮也吸收了手的温度,省掉了,饺子也失去了好多味道和美好。
饺子,于我,已刻在了我记忆里,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