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散文
在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日子里(五)

在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日子里(五)

作者: 珊家园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20:44 被阅读0次

    06  烧饭

    到农村去插队落户,烧饭是每个知青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在农村务农六年,赶鸭子上架,学会了擀面条与贴锅饼。

    擀面条关键是和面,水与面比例要得当,水太多太少都不行,一般是边揉边加水,只有揉透的面,擀出来的面条才会不粘、不断。和面的最高境界是三光,即面光、手光、盆光,真正和好的面团就像是涂了层油似的光滑。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手上有劲,面和得比较硬,那擀出来的面条自然好吃。还有切面时的动作要利索,一气呵成,切出来的面条宽窄一致,切好的面条迅速抖开晾在案板上,等水开下锅。如果你擀出的面条得到村里大娘、大婶们的称赞,那就算是毕业了

    刚下去的二年几乎是没有菜吃,后来自己有了个菜园,那也仅是夏天和秋天有点绿叶菜吃。按现在的说法,我们膳食结构维生素C是严重缺乏。

    我们下的面条里大部分的时间只放点盐,淋几滴麻油,连阳春面都称不上,阳春面里好歹还有些葱花,我们吃的是正宗光面。胃纳差,剝只生大蒜,用刀背拍碎,放在光面里,又辣又冲,呼噜呼噜地喝下去。

    大热天,将面条在井水里过一下,用酱油、香油拌一下,就算是改善伙食,吃冷面了。那时候不懂槐叶冷淘,不然倒是有条件尝尝古人口中的美食。

    和面用的盆就是日常的搪瓷洗脸盆,我们洗脸、洗脚、和面都是它,时间一长,有的脸盆还有搪瓷剝落的地方。老乡嘲笑我们说,你们上海人不是很讲究卫生吗?怎么这方面就不讲究了。

    后来生产队里也看不过去,就替我们添置了陶瓷的和面盆。(安置知青当时有专款的,用来盖房、添置生活用具……)

    老乡在吃粮上面是粗细搭配,这是农家过日子的吃法,我们是混日子,什么上来吃什么,小麦吃完了就吃杂粮,杂粮就是玉米、高粱、红薯。它们只能用来贴锅饼,在和面时还一定要用烫手的水,不然就不能成形。

    锅内注水,等水开了,抓起一团面团,左手右手交替拍几下,成饼状就往锅边沿上一贴,锅里放几只红薯,饼熟了,那红薯自然熟了。有时候我们的一日三餐就是它,这样的伙食一直要吃到麦收。

    在农村三月不知肉味是常有的事,当听到有走街串巷卖豆腐的吆喝声,一阵高兴,赶紧出来买。卖豆腐往往是个中年男子,挑着豆腐摊子,晃晃悠悠地过来。前面的箩筐上搁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是一大块豆腐,后面的箩筐是黄豆(老乡没有钱可以用黄豆来换豆腐的)。

    我们买了点豆腐,因为人多量少,通常是烧个豆腐汤,如果是红烧豆腐,每人二筷子就完了。吃豆腐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已经算是享受美食了,豆腐就是没有骨头的肉啊。

    在农村,我们对过节还是很向望的,因为过节就有了吃点好的理由。譬如端午、中秋、五一、十一这几个大节,到了这天,名正言顺地请假不出工去赶集,买点菜回来呼朋唤友来庆祝一番。

    七十年代,那里鸭子四角钱一斤,一只当年鸭子二斤多一点,才一元钱。公鸡伍角钱一斤,鸡蛋伍分钱一个,蔬菜都是几分钱一斤。几块钱就能整出当时认为很丰盛的一顿来。

    那个时候,一开始我不会烧也不懂,但挺佩服能掌勺的,能够烧出久违的上海菜的味道。不会烧菜的我只能在下边塞柴火,拉风箱,順带闻点香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日子里(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fv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