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朱哥弟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1999年5月1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国家甲级地震队、新疆石油地调处2125队将代表新疆物探队远征青海柴达木盆地、首次进行跨区施工作业。
在当今物探市场萧条,各油田物探队伍一再缩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新疆区外竞争到的工作量已显得格外珍贵。
年近不惑的2125队党支部书记赵毅义无反顾扛起了进军柴达木的队旗,从调集设备到从北疆的施工工区撤出开始组队,直至严格按照甲方要求到达青海冷湖地区仅用了10天时间。
一路上,精心策划、晓行夜宿,走西口、奔阳关,翻越当金山,过冷湖,三天行程1400公里。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刚刚冲洗掉古尔班通古特大漠沙尘的160名石油汉子,又将接受“青藏高原”的洗礼。
挑战“雅丹”地貌
2125队所在的工区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区”。“雅丹”一词来自维吾尔语,意为“陡壁的小丘”。远远望去,是无边无际的盐碱滩,高高低低的小山丘翩翩起舞,似鲸鱼、游龙在沙海中翻腾,驾云滚动。近看千奇百怪的造型地貌,犹如古城堡,蘑菇状,似巨人、兽类……。身临其境,犹如进入迷宫。如果你是一位旅游者,一定会被大自然这位鬼斧神工雕塑家所雕凿的宏大工艺品而叹为观止。你若是一位勘探队员,你就得在这所迷宫中首先学会如何生存,怎样工作。
2125队队员心里清楚,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绝不是一块美味肥肉,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柴达木北缘地区是属大庆风险勘探区块。
为了取得好的资料,节约勘探投资,大庆项目经理部共组织了四家物探队伍在此开展地震攻关,谁能够采取有效方法,大幅度地提高资料信噪比,谁就能够在下一轮招标中赢得评委赞誉,否则,意味着所有的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
机遇、风险和挑战,为柴达木再找一个“高原油气田”的历史使命,这连同2125队的命运,一起被捆绑在青藏高原上。
柴达木盆地周围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拥抱,平均海拔达3000米,平均缺氧20-30%;昼夜温差明显,一天之中可经过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由于干旱少雨,阳光充足,蒸发量大,这里成为我国最干旱地区之一。
克服环境困难成了队员们面对的第一道难关。刚刚驻足柴达木,队员门对高原缺氧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胸闷、呼吸困难,血压普遍升高等。极个别队员一度也曾产生了当“逃兵”的念头。指导员赵毅、队长秦大勇不断告诫大家,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要挺过适应期,决不能在外探区当“狗熊”。
克服了高原缺氧的困难,恶劣的地表条件给施工作业所带来的困难又接踵而来。地表出露坚硬的老地层,给检波器(接收地下地震波装置)埋置和钻机打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埋置好检波器,是采集好资料的第一关键。“一定要让检波器扎进岩石。”2125队的技术人员尝试了所有的办法:用电钻打眼,只见一个白点;用钢钎打眼,钢钎弯曲;用十字镐硬碰硬地挖掘、配合由螺纹钢焊接顶杆,硬是在钢铁般坚硬的岩石上打出了78000多个小小的“树坑”,采集资料的关键接受装置严格按照要求被埋置地下。被称为挖坑“健将”的贺志斌,一双手套只能完成12个标准坑,手上磨出的水泡看去令人不寒而栗。由于挖坑需要大量的人手,2125队从当地挖沟进行光缆施工作业中挑选出30名精干小伙,每天协议给他们相当于当地7倍的报酬,但是,不过7天,30名小伙子先后悄悄地打起铺盖卷溜走了。他们讲,钱给的让人眼馋,可这份苦咱吃不消。有心人做了一个统计,一个工区下来,用于挖坑所损坏的十字镐就有210把。
可爱的人
2125队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成分组成的地震队,也是本次地震攻关参战队伍中惟一的一支多民族地震队。大家一道克服高原缺氧、以及艰难的地表条件所带来的困难,创造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测量组是地震队的先头部队。由17人组成,三部车,4个大水桶以及若干食品和测量仪器,这便是测量组的全部生活和生产物资。由于攻关地区要求采用新方法(RTK)测量法,测量员必须用双腿丈量到每一个预定位置。山地起伏,常常爬坡,一天下来两腿重如铅块,脚底泛起一个个血泡。晚上大家自己动手埋锅造饭,瞌睡了扯起帐篷呼噜一觉。由于生活用水供应困难,大家就免去了刷牙和洗脚的讲究,帐篷内时常激发出诱人的“墨汁味道”。
有人大声喊道——这才是地地道道的男人味道,测量队员们经常以此插科打诨。李炜华是测量组的一名普通测量员,一个工区下来,4双军用胶鞋再也见不到鞋底,由于远离闹市,没有机会添置新鞋,只好用黄布裹着双脚返回了乌鲁木齐。
俄博梁2号构造部署的YH99144测线是工区内难度最大的一条测线。年轻的推土机手曹彭告诉记者,有时,前进600米,推土机必须绕路11公里;为将一段直线16公里长的测线推出一条车行路,推土机就推了178公里。由于山野风大,驾驶室内常常是尘沙飞扬,让人喘气不得。有时,推土机有了一些小毛病,曹彭就自己检修。生活更是没有了规律,咸菜、干饼、一个蒙古包水就成了他每天的生活伙伴。晚上,在驾驶室内盖上被子就进入了梦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连续工作,他一干就是20天,等返回乌鲁木齐一称,体重减少了5公斤。曹彭自嘲地说,减肥,柴达木是个好去处。
维吾尔族司机巴盖、热合木,两人都是为工地负责机动给养工作,无论哪里需要,他们的车就开向哪里。连夜行车已成为家常便饭。为了快速到达指定地点,他们每到一处,都留心记住路的方向,整个工区的行车路线在他们心中明明白白,他俩成为工区中最好的向导。
远山的呼唤
每当提起青海,总觉得那里是高寒、荒漠、凄凉的不毛之地,唐代诗人柳中庸笔下“青海戍头空对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的景象,更令人产生了寂寥悲凉之感。然而,2125队是一支有朝气、有活力的文明之师,不论从塔里木的茫茫大漠,还是到令人生畏的柴达木,2125队的基地建设总给人带来家的感觉:大红标语高高挂,彩旗猎猎随风扬。营区内无有一丝垃圾,工地上的废弃物都坚持回收或焚烧、或掩埋。有心人运来一些新土,撒上一些花的种子,用心浇灌,培植出小小的绿芽,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已经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每位员工身上着装的大红的信号服,在蜿蜒起伏的山坳中,远远望去,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2125队的到来,使沉睡多年的柴北缘焕发了春的生机。
临近收工,即将成为孩子父亲的爆炸员石健心中无比激动。临上青海前,石健的妻子面临生产,此时,她心中是那样需要丈夫能够留在身边,可石健毅然随队伍进驻了柴达木,这个小秘密就留在了石健的心里。有人从千里之外捎上话来,石健的妻子做剖腹产手术,产下一男婴,母子健康。听到这个消息,指导员赵毅涌出了感动的泪水:有这样的好妻子、有这样的好员工,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大庆柴北缘项目经理部大力支持下,历时33天,2125队提前7天完成了大庆柴北缘项目经理部指定的野外采集任务,完成覆盖工作量99.62公里,资料一级品率95.68%。工效、质量和信誉得到大庆项目经理的首肯,为下一步进行资料处理和准备第二轮招投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