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人乘:施五戒、十善之法,对治五逆十恶之病。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十善: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十恶:身恶有三种(一是杀人夺命,二是不与而取,三是邪淫)、 口恶有四种(一是妄言,二是两舌,三是恶口,四是绮语)、意恶有三种(一是贪欲,二是嗔恚,三是邪见。 )
注:十恶八邪中的八邪指的是,邪见,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
【二乘】天乘:施四禅八定等法,治散心位中著病。
四禅是指: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初禅有五支
一觉支 、二观支、 三喜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为觉。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二观支:细心分别名为观。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
三喜支:欣庆之心名为喜。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获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为乐。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踊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安快。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心与定法一。故名曰一心。行者初证禅时。乃即著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受喜乐心。自然与定法一。故名一心支。
二禅有四支
一内净支 、二喜支 、三乐支、 四一心支。
一内净支:心无观觉之浑浊。故名内净。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净。故名内净支也
二喜支:欣庆之心名之为喜。行者初得内净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为喜支
三乐支: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恬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为乐支也
四一心支:心与定法一。谓之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停不动。故名为一心支
人乘,天乘,为出世三乘之基础,必经之阶梯。
三禅有五支
一舍支 、二念支 、三慧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舍支 :离喜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欲离二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著。心著则禅坏。故须行舍
二念支 :念名爱念。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
三慧支 :解知之心名慧。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遍身。若非善巧之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受乐安快三禅之乐。三禅为最乐。若离三禅。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曰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一。澄渟不动。名一心支
四禅四支
一不苦不乐支、 二舍支、 三念支、 四一心支。
一不苦不乐支 :中庸之心。不苦不乐。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
二舍支 :离乐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
三念清净支: 念者爱念也。行者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念自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一心支。行者既得四禅舍俱之定。舍念将息。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木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何故此四禅中。独名不动定也。
初禅觉观动。二禅喜所动。三禅乐所动。是四禅中先离忧喜。今复除苦乐。故名真定也。三界胜定。无复过此若三乘行人。善巧照了分明。则因此定发真无漏。有漏外道无慧方便。入此定时。不坏身色。直灭其心。入无想定。谓为涅盘。是为邪倒。非涅盘也。从初禅至四禅。有十八法。皆名支者支派也。从四禅中分派。出十八功德。故名支也。
【三乘、四乘】声闻乘、缘觉乘::依四谛、十二因缘等教法,灭除三毒烦恼,解除生死病苦。
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五乘】菩萨乘:运载众生,总越三界三乘之境,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