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中收录李白的诗有110首,终于读完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我只是窥豹一斑而已。虽然理解浮浅,还是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否则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了。
一、诗的瑰伟壮观,浪漫飘逸
诗人“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所以诗多用幻想与夸张,神奇瑰丽。读之脑海里需要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如“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马上会想象出山高万仞、直耸云霄的景象;“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也能想象出冰冻黄河,雪拥太行的气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一幅山水行舟图。夸张、比拟手法处处可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包含了诗人热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体现了他浪漫主义的情怀。
二、诗的豪气纵横、快意生平
有很多经典名句,读之使人心胸顿开,一扫郁闷哀怨之气。“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语言高华明朗,气势恢宏。纵使我是一粒微尘,也能驰骋于天地之间。
三、诗用典精审、比拟切当
诗中有不少典故、历史及神话传说。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作诗也多用典故,看来真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可为难了我这才疏学浅的现代人,非看注释不能真正理解诗意。“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说的是谢安作为东晋的总指挥,破前秦符坚大军于淝水的故事,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用的是许由洗耳的典故;“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是姜太公与周文王风云际会的历史故事;“轻舟冷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王子猷住在山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突然思念他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过了一夜才到,结果却不见朋友,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哈哈,古人的浪漫和情趣我们自愧不如。一方面学习诗词,一方面也了解历史。越发觉得中华文华博大精深,终其一生,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
四、诗朴实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
每个孩童学的生平第一首诗,恐怕就是“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却韵味深长,有很多未尽之意,真是“妙绝古今”。类似的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从黄口小儿到耄耋老人,哪个人不能吟出几句呢?所以说经典永流传。“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难怪有个名酒,起名就叫“白云边”。唉,如果没有李白,没有李白的诗,我们的人生会失掉多少情趣?
作为伟大的“诗仙”,李白的诗产量之多,覆盖面之广,意味之深邃隽永,是我这点浅薄的学识总结不出来的。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姑且安慰自己,未尽之意,且做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