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贾樟柯执导,赵涛、廖凡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江湖儿女》正在全国热映中。自上映以来,该片口碑一路飙升,明星好友、知名影评人、热情观众等纷纷点赞《江湖儿女》,为其助阵打call。电影上映至今,票房成绩已突破5400万。
影片讲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对恋人之间错综复杂横跨17年的犯罪爱情故事。
2018年4月,该片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江湖儿女》,有人说这是一部二胎宣传片,有人说这是贾樟柯的商业片转型之作,有人好奇影片中的UFO是否真的存在,有人质疑贾樟柯的镜头只是关注社会底层,贾樟柯用电影的方式作出回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不是1亿人的中国,而是13亿人的中国。

有人说这是一部二胎宣传片
贾樟柯新电影《江湖儿女》上映,山西很多村镇为表力挺,在墙上刷出了这些土味文案:
看江湖儿女,生完儿来又生女;看江湖儿女,得金童玉女;看江湖儿女,要儿女双全。
贾樟柯电影票房普遍不高,能看得出来,山西老乡为了支持当年的小镇青年贾樟柯,在宣传上不遗余力。过去说的是连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现在,连生二胎的劲都拿出来了。什么是自家人,这就是。
有人说这是贾樟柯的商业片转型之作
一是因为贾导这次的路演宣传“轰轰烈烈”,不仅玩起了b站直播,还和当下很火的流量明星杨超越进行;二是因为片名“江湖儿女”,免不了让人想起老港片里的黑帮义气,容易让人误会是一部商业制作。然而戛纳前线观影的媒体反馈却集中在“致敬自我”几个字里。一时间,让人好奇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

有人说影片是真人真事改编
在之前的发布会上,导演贾樟柯表示说其实徐峥这个角色他是照着刘慈欣写的。
但是从其他的剧情方面来说的话就有点不太符合实际了,发布会上贾樟柯还透露,有一位人是自己决定拍《江湖儿女》的主要原因,“大学时期我回老家,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蹲在门口吃面条,走近一看,居然就是小时候我崇拜的那位大哥。我就在想,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居然被时间从呼风唤雨的大哥塑造成蹲在门口吃面条的中年大叔。当后来再见到时,他已经是一个拄着拐杖的男人,于是我决定是时候来拍这部电影了。”
有人说这是贾樟柯集大成的作品
有人说这是一部贾樟柯集大成的作品,有很多以前作品的内容,贾樟柯对此做出解释:
这次它对我来说是一个长篇小说式的写作。首先是时间跨度较大,从2001年到2018年17年的时间,其次是空间跨度大,从山西拍到三峡,从三峡拍到武汉,从武汉拍到新疆,又从新疆拍回山西,是一个7700公里的大空间转换。另外,就是人,闯江湖需要经历不同的人,因此出场的角色特别多。在江湖路上,需要有经历不同的人,要有操着不同口音的、不同身份的人。我也很幸运,在写剧本的时候想到的那些人物形象,如让徐峥演一个民间科学家等,拍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克服困难来帮我,非常感激他们。

有人好奇影片中的UFO
说到影片中出现的UFO时,贾樟柯说:“这一场戏是女主角唯一独处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让她看到一个奇迹,所以让她看到了UFO,我相信有UFO的存在。”赵涛则表示:“巧巧看到天文景象的时候是她特别孤独的时刻,我觉得导演安排在那个时候让她看到UFO,也是在心疼这个角色。”
有人好奇贾樟柯的江湖世界
每个人对江湖都有自己的解读,贾樟柯也对自己的江湖世界做出了如下解读:
我想拍江湖的故事由来已久。可能因为我是一位男导演吧,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早年间也有这种街头生活的记忆,我觉得江湖里面的人有血有肉,是特别有魅力的一些人。对我来说什么是江湖呢?首先江湖是指一种激荡的变动的社会背景,如胡金铨电影中的明代,张彻电影里的清代,以及吴宇森电影里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此外,江湖也意味着一种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过在《江湖儿女》里,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它跟我们每个人也息息相关。因为现代大多数人都是离开家乡去外地闯“江湖”,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这种四海为家的漂泊感,其实是在每个人心里面的。

有人质疑贾樟柯总是把镜头对准社会的阴暗面
有人批评他,为什么只关注底层社会?为什么总是把镜头对准社会的阴暗面?
贾樟柯回答:中国不是1亿人的中国,而是13亿人的中国。
贾樟柯并不是在刻意寻找底层和阴暗,而只是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希望自己的电影可以具有文献性,记录下这个时代和身处其中的人们。在中国,这样的电影太少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贾樟柯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让他几乎每一部作品都透出浓浓的江湖感。
从《小武》《站台》,到《天注定》《山河故人》,人们在自己所处的江湖中打拼、生存,为的是保持尊严,保持活下去的主动能力。
用贾樟柯的话来说,直到今天,谁又不是生活在江湖里面。
影片评价:
《江湖儿女》用多种角度展现了这段漫长的17年跨度,比如人在变老、三峡大坝的修建让绵延数里的乡村葬身水底,还有中国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他认为,导演贾樟柯用这些元素强调了影片主题:世界的冷漠变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