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修养类婚姻育儿成长提升之路
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 模范家长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21:09 被阅读432次

    文 | 小树妈妈 来源公众号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01

    好友说自从她5岁的女儿,看了个叫《大嗓门爸爸》的绘本后,就经常会叫她“大嗓门妈妈”。

    那个绘本里面写,小女孩的爸爸:

    “从来不会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只要一张嘴,就是在大吼大叫:

    我的靴子呢?我渴了!是谁把鞋子放在过道里的?鸡蛋煮的太软了!”

    “跟你们说过一百遍了,我饭后要吃橘子!怎么没有橘子啊?咖啡太烫啦!我渴了!”

    绘本里还写,小女孩去问妈妈:“爸爸是怎么变成大嗓门的?”

    妈妈想了一会儿,说:

    “爸爸的爸爸就是个大嗓门,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也是全市出了名的大嗓门。爸爸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大嗓门!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也可以变成一个大嗓门!”

    好友说女儿看了这个绘本,就会自己改编,说她也有个大嗓门妈妈,妈妈的妈妈也是个大嗓门。

    听完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是好,好友的母亲我也见过,的确说起话来也是声音很大。

    这种大声说话跟发脾气还不一样,日常聊天就是语速快,音调高,尤其遇到要催促孩子或者教育孩子的时候,心里一急,就特别容易“扯着嗓子喊”。

    但是小孩子往往不能理解其中的差别,很容易先是因为害怕而“老实”,后来因为司空见惯而变得“皮实”。

    到最后很多孩子,无论父母长辈怎么吼,都如同铁板一块儿,油盐不进。

    更有甚者可能会学着“吼回去”,弄得家里如同战场一般。

    02

    我们之所以会“喊”会“吼”孩子,更多时候是希望孩子能够听清我们的话,快速的调整他的行为。

    不过这种“吼”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如把声音放低显得更有威信,更能占据与孩子对话中的主动权。

    达真堪布讲佛法的时候曾经说:

    “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因为你的智慧、德行在最高处;

    当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因为你的智慧、德行降到了最低处。”

    我们教育孩子其实也是这样,人在大吼大叫的时候,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也都是在急剧下降的。

    我们越是大声说话,说明我们越是紧张、焦虑、没有办法。

    图片来源:电影《驯兔记》

    而且大声的去吼孩子,孩子往往也会通过提高声音说话、哭泣,来回应我们,最后两败俱伤。

    但是当我们把声音放低教育孩子的时候,就给了自己一个情绪得以缓冲的机会,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更显得从容和理性。

    有句古话叫“不怒自威”。我们自己尊敬或信任某位老师、长辈,也往往是源自他的睿智沉着,而不是忌惮他的火爆脾气。

    另外,当我们把声音放低,孩子就需要更多的专注力来听我们讲话的内容,思考我们讲话的逻辑。

    这样一来,我们跟孩子“对吼”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沟通的效果就会更好。

    03

    最开始尝试对孩子低声教育的时候,很多朋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平时还能注意控制,但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声音会不由自主的提高起来。

    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有一些很简单的小技巧,可以供朋友们尝试和参考。

    1追踪分析自己的“吼叫”并且多做低声的练习

    任何人都不会天生就是完美的父母,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追踪自己的怒火,试着在下一次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做得更好一点点。

    演员小陶虹在《@所有人》节目中,就说起过自己面对孩子的两种表现。

    第一回是临出门了,孩子打翻了牛奶,她当时很本能的去跟女儿大吼:“你怎么回事啊!”

    女儿当时吓得一哆嗦,没有哭,特别惊惧的看着她。

    她看着女儿,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吼”吓到了女儿。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之后没几天,女儿再一次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这一次她没有大吼,她的第一反应是过去抱住女儿,低声安抚:“害怕了吧,没事儿没事儿”。

    同样都是打翻了牛奶,但妈妈的处理方式明显一次比一次更理性和成熟。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而我们作为父母,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的成长、成熟、进步的过程。

    我们知道自己其实不想“吼”,是一种进步。

    我们在自己“吼”过之后,去回忆和反思这个时刻,去思考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样做,又是一种进步。

    当下次、下下次这类情况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终有一天,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2找到一个平静的时间,做换位思考体谅孩子情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提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妈妈一直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她在读小学5年级的儿子总是脾气不好,经常故意顶撞,母子俩经常对着吼。

    图片来源:电视剧《看上去很美》

    有一回儿子从学校打来电话,说是一个表格忘在家里了,让她一定要送来。

    她心里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想到昨天刚给孩子送完作业本,孩子今天又忘带东西,就很生气的说自己工作忙,挂了电话。

    结果老师又再打电话过来,强调表格很重要,必须今天交。她只好往学校跑一趟,心里的想法就是抓住儿子痛骂一顿。

    快到学校的时候,这位妈妈想到一会儿要见孩子老师,突然有点胆怯,害怕老师会给自己脸色看。

    接着她又想,自己尚且如此,儿子不知道此时此刻有多难堪和尴尬。她突然有些心疼儿子,下决心这次不吼孩子。

    见到孩子,她没责骂,而是递上水壶,和颜悦色的说了一句:“早上水壶也忘带了,是不是一上午没喝水?渴吗?”

    儿子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她,很快就低头哭了起来,嗫嚅着低声说了一句:“妈妈,又让你跑一趟……”完全听得出孩子的自责和歉意。

    当天晚上回家,孩子一改往日的执拗,妈妈让他做的事儿,他都情绪愉悦的去做了。

    原本僵硬冰冷的母子关系,因为母亲一时间的换位思考和一句低声的关心的话语就变得柔软而亲密。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们选择低声教育,不是因为软弱和溺爱,恰恰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难处。

    当我们遇到想吼骂孩子的事情,先花几分钟单独相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如果孩子已经得到了教训或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们不如就学习古人的“悔愧不责”。

    用平静的语气跟孩子说清楚道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通过亲密的称呼和动作给低声教育一个好的开始

    微博上看到一句话:

    “人吵架为什么嗓门会那么大,因为彼此心的距离太远了,要大声才会听见;

    为什么相恋时的情侣都是细声细语的,我们旁人却听不清,因为他们心在一起,所以无需大声也能彼此相通。”

    我们跟孩子沟通,无非是想得到孩子的配合。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先给教育定下一个“低声”的基调。先从事实上和心理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比如叫孩子过来谈问题之前,不是怒气冲天的叫孩子的全名,而是低声的叫孩子的乳名或者叫上一声“宝贝,过来一下”。

    一个小小的称呼的改变,气氛就会变得融洽很多。

    再比如跟孩子谈事情的时候,不是站在孩子身边,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而是蹲下来跟孩子视线平齐,抱一抱孩子的肩膀或拉着孩子的手来说。

    一个轻柔的抚摸,能够让孩子的心理防御很快卸下来,开始跟我们平和的对话。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良好的沟通就成功了一半。

    04

    最后,想把席慕蓉《无怨的青春》中的一段文字,做一点小修改,分享给所有的朋友们: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有了一个孩子,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处的时间有多长,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他走向独立,与你渐行渐远,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多年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充满温情的陪伴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图片来源:电视剧《丧失名字的的女神》

    当你去试着调整原本火爆的脾气,就有了低声的教育。

    你低声跟孩子说话的样子,会是他童年最珍贵的礼物和最温暖的回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chengzhangshu99。

    模范家长会(ID:jingzhimima1314):分享最优秀的教育心得,最成功的育儿经验,让教育更轻松,让成长更美好,关注我们一起学做模范家长。

    更多精彩的内容请关注模范家长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xf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