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公众号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1
最近朋友跟我说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儿,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次她跟一位亲戚吃饭,亲戚喜欢逗孩子,就问她5岁的女儿: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她女儿想了想说:
“恩……爸爸和妈妈应该都是两个占大部分的圆。”
这句话让她跟亲戚都没听懂,然后孩子拿手比划了一个大大的圆,一边在里面画小圆,一边解释说:
“就是……我喜欢的有这么大,里面有很多小圆。
有爸爸、有妈妈,有姥姥姥爷,有爷爷奶奶、有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
爸爸和妈妈都是大圆里面很大的小圆。”
孩子解释完,把家里那位亲戚都听得一愣。她也感到特别意外。
孩子的话里,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初中才会学到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朋友回去跟她老公说这个事儿,她老公提起来说很久之前闲聊的时候,他跟用类似的大圆小圆的说法,跟女儿解释过另外一个问题。
没想到的是,女儿不仅记住了,理解了,还活学活用到了其他的问题上。
2
朋友家孩子的这个小故事,让我想起赫赫有名的“3000万词汇鸿沟”。
当时有两位著名社会认知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课题是儿童早期的语言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他们科研团队,选择了来自各阶层42组家庭作为样本。这些家庭的孩子都是7-9个月,研究持续跟踪了3年。
3年中的每个月,研究者都在家庭内部拍摄1小时的录像,记录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过程。
团队之后又用的3年的时间,对数据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影响力巨大的结论:
在脑力劳动者家庭中,孩子平均每小时能听到487句话。
而在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中,孩子们平均每小时只能听到178句话。
累计三年时间下来,脑力劳动者家庭中的孩子与受救济家庭的孩子,在听到的单词总量上,相差了3200万个单词。
也就是说,脑力劳动者家的孩子,在4岁之前,就整整比同龄人多听到了3200万个单词!这无疑就是赢在起跑线上。
同时通过对孩子们的单词量研究,研究者们还预测出了他们入学后的学业表现。
6年后研究者们对孩子进行回访,发现孩子们的词汇量、语言能力和学习成绩都与他们几年前的预测保持一致。
这项研究其实给了我们所有父母一个重要的启示:
孩子之间的差距,并不只是单纯的遗传上的差距或是智商上的差距。
而是由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与孩子直接每天的对话、互动、沟通,看似微不足道,但却都像一块儿小拼图一样,渐渐影响了孩子整个未来的样子。
3
这个“3000万词汇鸿沟”的研究,还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统计和发现值得我们父母深思,也为我们跟孩子更好的沟通提供了方向
☞发现一:“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家长与孩子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越快,孩子三岁后测出来的智商会越高”。
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三个黄金时期,分别是0-3岁,3-7岁,7-10岁。
在这些黄金时期,孩子的“时间就是智商”。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质量越高,孩子就会越聪明。
白宫“结束成绩差距”项目的发起人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就根据“3000万词汇”研究,提出了一个父母跟孩子对话的3原则,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1、共情关注: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2、充分交流: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描述性的词语
3、轮流谈话: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
她还举了个例子,比如3岁左右的小孩子在穿着爸爸的大靴子在屋子里来回走。
有些父母可能会视而不见,依旧专心玩手机或者打麻将,完全不理会孩子。
有些父母可能会粗暴的对孩子说:“别捣乱,放回去”。
但是了解3T原则的父母,可能会这样跟孩子展开对话:
➤第一步,共情关注:
注意到孩子的举动。
➤第二步,充分交流:
“宝贝,你穿的是爸爸的靴子,对你来说太大了!爸爸有一双大脚,他需要穿大靴子。你看看自己的脚,跟爸爸比,你的脚比他小多了。”
➤第三步,轮流谈话:
“哪双靴子更大?爸爸的还是你的?”
然后等孩子回答。
“对了,爸爸的靴子可比你的大多了,不过,你的小脚还是会长大的。这就是我们上周给你买新靴子的原因,之前的靴子对你来说太小了。”
这段对话中的妈妈,就对孩子比视而不见的家庭,多说了近140个字,还给孩子无形中灌输了大小对比的知识。
这些极其细微的差别,几年下来,就造成了孩子之间知识量与理解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别。
☞发现二:“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的负面语言是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的两倍多”。
并不是简单的跟孩子多说话,就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改变。
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肯定语和禁忌语的使用。
所谓“肯定语”,就是比如“做得好”、“真棒”这类的语言。
所谓“禁忌语”,就是“住手”“你真差劲”之类的语言。
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中,孩子很难听到“你是对的”“很好”“你真努力”这样的口头鼓励。
而在脑力劳动者家庭中,孩子每小时会听到30个肯定词。
这种差距累计三年,就造就了孩子们信念上的差距。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父母能够一直跟孩子说“你很棒”“我为你骄傲”这样的语言,孩子会把这些内化成对自己的判断。
他们会更自信,更阳光,也更容易去争取学业上的好成绩。
同理,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听到的是“你是个烦人精!”“你就不是学习的料!”“我怎么有你这么不争气的孩子!”,几年下来,很难想象孩子能充满信心的面对学习生活。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更上进更积极,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做好的事情上。多赞扬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成果。
☞发现三: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是一致的。
这一点其实也非常重要,它背后隐含了两个额外的影响因素:
⁕一个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词汇类别的丰富程度;
比如同样都是在吃饭,很多家庭可能会习惯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者玩手机。
但是在日本,很多父母都会从孩子幼儿时期起,就在每餐吃饭的时候,给孩子食物和食品相关的教育。
这种“食育”日积月累下来,就会发现日本的孩子,比欧美等其他国家的孩子,懂得了更多营养搭配和健康方面的知识,生活方式也更健康。
几乎可以肯定,没有进行过“食育”教育的家庭的孩子,是很难跟其他同伴讨论“哪些食物可防止缺铁性贫血”、“哪些食物中胡萝卜素含量高”这类问题的。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父母的每句话,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全家人一起聊天的习惯。
孩子不是听到的越多就越聪明,如果家人聊天喜欢互相“抬杠”,聊着聊着就争吵起来,或者家人聊天都比较“低情商”,总是把天聊死了,孩子也不可能会能说会道,拥有高语言能力。
4
有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无论我们的孩子几岁了,我们都可以从现在开始,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交谈和互动。
因为最好的教育,就在生活的点滴里。
我们的在每一句话都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在未来开出不同的花朵,带给孩子不同的人生。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模范家长会(ID:jingzhimima1314),模范家长会分享最优秀的教育心得,最成功的育儿经验,让教育更轻松,让成长更美好。关注我们陪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