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每看一篇励志文章或者听一个励志演讲再或者观看一个诸如《风雨哈佛路》这样的电影后,顿时心情舒畅,什么焦虑都没有了。就像打了鸡血,思想也进步了,马上投入行动,立刻开始高效学习。
这样的状态经历一天、两天,尽管随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志会慢慢下降,但是每当下降到感觉疲惫的时候,可亲可敬的老师出现了,他们会给你放另一部励志的电影,或者学校号召大家去听某某专家的讲座,于是再次精力充沛。
如此循环往复,在高考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又在阶段性的励志教育下,我们每个人都度过了充实而有收获的高中阶段。
那个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佩服自己那种期待而又斗志昂扬的状态,似乎考上了大学,一切柳暗花明。
不知怎么的,那些在高中里勤奋读书的孩子突然就如指数函数陡峰般下降,能够继续维持高中那样的状态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当然大学不像高中,不必全部时间投入书本上的学习,但是哪怕你加入社团或者学生会、做公益活动、参加比赛、创业...你又能保证你投入的时间可以像高中那样同比例的高效吗?一定不能。
所以有人说,很多人拼过了高考却死在了大学。
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 尤其是这个时候我们接触东西越来越多,在言语自由人人都可以表达观点的今天,反鸡汤教育突然盛行开来,“那些都是鸡汤,都是空话,”一时间,好像所有鼓舞人心的事迹都不再真实,好像教给大家好好读书认真生活的文字都变的空虚无力。前几天,一个同学看到我在浏览一个公众号的文章,他突然说了一句,哦,我知道那个公众号,经常推送一些鸡汤文...
后来,我看到振奋自己的文章,或者哪怕自己完成了什么挑战达到了什么目标,想要分享自己的心情时,我都不敢再发朋友圈,我怕别人给我贴上一个单薄的爱表演装努力的标签。
后来我也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少说多做,不发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也没什么关系,毕竟给大家一个惊艳的结果,成就感要远大于过程中的那些长篇累牍的自我感动。
当你真正把一个好的习惯当成必需品的时候,努力这件事情本身就变得不需要炫耀更不需要自我珍藏了。
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然而大家真的都这样抵触鸡汤文了吗?或者说是否一旦涉及让你奋斗的语言都被归为鸡汤行列了呢?
还是所有人都顷刻间变得成熟了,真的一夜之间成长了,不再需要正能量的影响了呢?
正能量之所以是正能量,不在于内容本身具有吸引人的地方,而是在于它是否能够传播出它的价值来。
正如对于一家公司来讲,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你研发出了机器人,不代表你能有一个好的销量,还要看你的制造成本,出售价格,市场需求等等因素能否产生最终利润。正能量能够传播出去,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能在大众的整体心智水平上起到引领作用。
然而一时间那些只写“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文章,之所以变成了毒鸡汤,是因为它只告诉你要做什么好,却没有告诉你怎么做。
又因为纯粹励志的文章本身就很难定义,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你不能判断它到底是真还是假,所以就会产生波及效应。
波及范围太广了,那些“既告诉你要做什么,又告诉你怎么做,还用真实的例子告诉你这样做产生的价值”的内容,就免不了受到牵连。于是乎,很多人,干脆对这样的东西置之不理,凡是涉及些积极向上的词汇的内容全都不明就里的归为鸡汤行列,这样就很容易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到借口。
要清楚,人是需要不定时的鼓励的。
最简单的还是高中那段时期,是不是偶尔一两部励志讲座能让我们接下来好几天都全身心投入学习?甚至即便是一两篇鸡汤文,你也能在自己设想的美好远方中立刻投入状态呢?
如果只看不做,任何人的故事都是毒鸡汤,但是看了立刻去行动,这篇文章就发挥了它的价值,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且产生了效果。
所以完全摒弃正能量的东西,其实是在摧毁我们自己,或者说是在弱化我们的行动力。
比如说全球青年领导力品牌的创始人张萌,她把一本时间管理类书看很多遍,每次觉得自己没那么积极地时候,都拿出来读一遍然后立刻实践。
我觉得,对那些明明可以振奋人心的内容,完全不屑一顾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这些人及其成熟,看问题非常客观,对自己有清晰的判断,可能在实现自己目标的阶段中,或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再需要这些鼓舞人心的东西作为自己提神醒脑的催化剂;
而另一类人就是已经放弃自己了。你怎么给他洗脑,怎么给他讲大道理,他都无动于衷,不会去改变,不会去行动。这样的人,说好听点是行动力差,说难听点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更何况第一种人少之又少,即便实现了现在的目标还有接下来无数的目标等我们挑战。
而每一阶段都需要榜样,都需要动力。
最近读了两本书,推荐给大家,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讲,越早知道越好。一本叫做《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一本叫做《人生效率手册》。是不是乍一听题目,也并没有多少想读的欲望嘛,既不是讲人文,又不是历史,更不是什么“干货满满”的文章,好像就是鸡汤书的感觉,然而,读过之后却给了我很大的改变。
之前,我也一直有做天计划的习惯,虽然主修投资学,但是酷爱英语,想学很多种语言,一直都有学英语的习惯,大学期间考了BEC中、高级,并且现在准备考二级翻译。然而我的计划并不是每天都做,英语也不是每天都学,总有那么几天懒一下,所以我从大二到现在大三快结束,一直拖拖拉拉的感觉还是没有突破到我想要的水平,也不是效率很高,甚至还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但是读完这两本书以后,我改变了很多认知,就拿《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来讲,作者张萌,一位漂亮的女性创业者,三十几岁已经是四家公司的CEO,是我理想中榜样的模样。
我迅速了解了她的经历,一天的时间读完她的书,并且深知转化为自己行动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这几天里,我的效率成倍上升。
她自己有一个叫做”1000天小树林“的早起计划,于是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短期的“一百天早起计划“。我是一个生理睡眠时间特别长的人,特别爱睡觉。以前我的想法就是”早起毁一天“,如果早起睡不够的话,那么接下来一天都没有精神,还不如早晨睡好,白天效率高一点。
然而被这本书”洗脑“后第一天的成功践行,让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同样的学习时间,用在早晨,和用在下午或者晚上,效果还真的不一样。
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早起为自己争取的其实是一天的时间,通过早起,你发现你好像真的比别人多了很多时间,也好像白天的时间你更不愿意浪费了。
因为你一旦早起,再浪费白天的时间,深深的愧疚感就会扑面而来,我早上牺牲了可以多睡一会儿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现在又浪费白天的时间,这样还不如不早起,利用好之后的时间就够了。
这样想,你就会逼迫自己充分高效的利用好每分每秒,时间多么珍贵,尤其年轻时候的时间、大学的时间,丢失了这样大把的学习时间,真的非常可惜。
今天是我坚持早起计划的第十天,虽然目前还没有检验自己效果的标准,但我觉得,每天的我都过得无比充实,应有的收获,时间总会检验的。
再分享我的一个早起小方法,我知道自己早起特别难做到,同时又怕这次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讲,以后我每天早起你要监督我,早上6:00-6:10之间我要给你发我在书桌前的视频,有一天没打卡,我就给他二十块钱。但是如果我坚持了21天(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嘛),你就给我五十,再坚持21天给我一百,依次累加,但是如果中间有一天没早起包括特殊情况,罚我钱,同时时间也重新计算。目前看来,这个办法还挺有效的~我已经连续坚持十天了,并且我相信我可以坚持更久。
如何区分纯粹的毒鸡汤,一个简单的办法我认为就是看作者是否有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个成绩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书的出版量多少,而是他的办法自己有没有践行,是否取得了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是由于自己的认知局限而没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很多女生来讲,其实她们的智商并不比男生低,但是却总说自己数学不好。真的不是女生数学就天生比男生不好的,也不是男生天生逻辑思维比女生强,更不是男生就天生适合当领导,即便有的人确实强一点两点,人与人之间智商、情商的差异也是可以通过你的思维方式来缩小的。
然而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受这样的思维洗脑,“女生理科不好文科好”“女生应该找稳定的工作”“女生应该三十岁之前结婚...
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榜样,需要一个和自己有着相似问题但是人家却能够改变现状的榜样,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我们会去听考研分享会,因为那些考研成功的人有着和你相同的起点,你的困难他也有,但是他成功了,所以一定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人们的思维往往是有人做到了,你才会去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实质上即便没人做到,你更要相信自己。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说不定你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以,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呢?为自己寻找不同阶段的榜样,而榜样也许就在书中。
合理的选择,持续的阅读。
不要再负能量爆棚了,别让你高中三年翻山越岭抵达的终点,成为扼死你人生的锁链。
如何做到持续性踌躇满志?从此刻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远期目标一个近期目标以及今天的计划。
你会发现,当你开始改变的那一刻,镜子中的自己是如此迷人而充满光芒。
网友评论
希望路过的朋友能给予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