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直羡慕会照相的人。之所以羡慕别人,是因为我发现我总是笑不出来,也做不出轻盈的动作。照片里的我,永远是那么沉重。
最后决定和老公在一起,有个理由很重要,因为和他在一起,我照相时笑的比较好看。
从记事开始,似乎都过得不太开心,情绪控制上也一直有些问题。我稳定的按照一两个月爆发一次的规律,歇斯底里。
直到有了孩子。
在孩子身上,我体会到了强烈的温暖和亲密,孩子的纯洁天真、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回应,让我原来逼仄的心灵空间有了容器和回旋的余地。
孩子就像我生命中的灵感,我有了强大的动力。因为这些空间和动力,我开始自省,开始改变。
我慢慢放松了,开始阅读学习了,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渐渐的,我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找到了内在的平静,我再也不是那个动辄歇斯底里的准精神病患者了。
2、
但是我始终不快乐。
曾经都快要放弃了,不快乐就不快乐吧。看看周围的人,真正快乐的又有几个,就算是会照相的人,突然绽放的笑容又有几个是发自真心,又能维持多久呢。
世界正义院说“每个人所寻求的内在喜悦,不同于某种易逝的激情,不取决于外在的影响,这是一种由纯洁的心灵培养出来的境界,它从笃信和悟识中产生,它能区别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肤浅的”。
转折出现在半年前,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因为签证到期的关系,要离开中国了,老公一度焦虑,担心我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我却莫名的感到自信,就像一个在山上拜师学艺的孩子,没了老师的管束和教导,更加急不可耐的想要下山去,试试自己的身手。
老师走了,我却出乎意料的突然成熟了,原来我是应激型选手。老师离开的这半年,我做了很多原来想做,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始的事,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真心朋友。
也许是因为心境不一样了,也许是因为遇到了对的人,这半年来,我越来越放松,越来越爱开玩笑。
19年的春节,我一个人回老家过年。在家的七天时间里,我破天荒的陪爸爸聊天、陪妈妈上街买衣服、看望从前的邻居,做所有我能想到的,恰当又温暖的事。
有一天我站在阳台上,忽然意识到这个一楼的房子,位置应该就在我奶奶家的老宅附近。我妈对我说,我的脚下就是我奶奶家老宅的前院。
我无法描述当时的欣喜,仿佛感到一股让我无比踏实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生我养我的这片黑土地,来自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传承和祝福。
在我拥抱了所有人,打开车门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次寒假,我竟然完成了之前心里预设的所有目标,这在从前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走出来了,我终于排除了那个一直埋在心里的、随时可能引爆自己的地雷,和我的过去和解了。从今天开始,没有人可以在我不同意的情况下,左右我的情绪。
3、
这世界公平么?我觉得不是。
因为很多人,他们生下来就要承受物质的匮乏或者心灵的伤害。
更悲惨的是,这种匮乏或者伤害,不但是他们童年的梦魇,也会变成成年的桎梏与牵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受害者的阴影,所以一直沉重,一直木讷或者歇斯底里。
但是,上帝不会带走所有的希望。就算是最不幸的人,生活中也会出现光明与转机。
比如恋爱时我们借助亲密关系修复儿时的遗憾;比如成为父母让我们有深刻反省的机会;比如阅读或者与有智慧的朋友交谈让我们形成认知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把握这些机会,愿不愿意把一些人生阶段看成生活的机遇,勇敢的引领自我走出命运的轮回。
这些方法我都用过。我珍惜每一次跳出阴霾的机会,直到现在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心境。
这种感觉就像无问东西里说的,无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4、
罗杰斯说,活着,其实是一门专业,每个人的专业。更加专业地活着,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让自己愉快,并且能够给他人带来愉快。
我们的人生并不光往外走,也要往内走,只有看到生命的根源,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完成一致性的确认,才能察觉到光明,才能知道如何获得快乐。
快乐是重要的品德。快乐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对顺境简单的反馈,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纯洁和智慧。
只有自己快乐,才能带给别人快乐。找到内心得以安定的地方,从那里重新出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