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可见我那时是多么的傻———当然现在也不精明!
我读中学时和弟弟分在同一班级,学校在离家十来里的小镇旁。小镇当时相当繁华,因为除了本镇上的一些必要的机关单位外,还有《合肥通机厂》的许多工人。其实我没到过他们具体工作的地方去看过,也就不知道厂名写的正不正确。我每天上学的时候经过小镇,倒是能看见许多工人在和周边来卖菜的菜农讨价还价。
我昨天说,我们那时读书的学生真的很穷,但我除外。我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我有个老爸相当有经济头脑。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在家置办了电锯。其实他最初是要到镇上租房办带锯的,但我老娘不知听谁说那玩意危险能锯死人,所以执意不肯。老爸折中的办法,在家搞了电锯。就是这台电锯,使我家的经济得到空前的改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村的经济也有所好转,所以有钱人到下半年农闲时就在家把土坯房改造成砖瓦房或楼房。周边只要有人建房,就要加工木材,老爸用板车把电锯拉到人家,自己接电线装电表,上门服务。只要我老爸外出,一天就是好几百元的收入。现在觉得这点钱不算啥,但那时绝对是令人羡慕的天文数字。这么说吧,我和弟弟最初合骑一辆自行车,老爸看我们很累,后来就又给我们买了一辆。当时全校学生,骑车上学的屈指可数。当我和弟弟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到校时,语文老师都惊讶,他直接问我老爸是干啥的,怎么这么有钱?我骄傲地告诉他“我爸是农民!”
是的,我老爸是农民,但他一直娇惯着我,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把我当成公主养,或许就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女孩(两个哥哥一个弟弟)的缘故吧!我读书时从来没断过钱,文具盒里始终放着几元到几十不等,同学们后来要钱救急时,都是第一个想到我。弟弟有次对我说:“姐,等爸哪天出门挣钱,你就乘机多要点!”其实,我不用要,老爸都会主动给我;我不收,他还不乐意,说以备不时之需……
那会读书,一般早上(特别是冬天)都是我们自己搞吃的,我在锅上、弟弟在锅下,我们炒饭或下面条,但到校后偶尔也会饿。下课后,弟弟就会到我文具盒拿钱去买包子吃。通机厂有个退休的老大娘每天上午的课下,都会在学校的操场旁提着篮子卖包子。那时她的包子对于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美食!那包子小的可怜,比小笼包大不了多少,嘴大的同学可以一口一个。尽管那时只卖一毛一个,但购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不是大家不喜欢吃,而是兜里没有钱!弟弟偶尔去买包子吃,他总是会给我也顺带着买一两个———我从没说过也想吃!他把包子递到我手时,我似乎能感受到四周的同学羡慕的目光、甚至能听到咽口水的声音。在这种氛围里吃包子,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也有自豪的感觉!那份自豪来自什么呢?大家自己体会!
有次,弟弟下课后买了四个包子,给我送来了两个。尽管我也能一两口就能消灭它们,但我还是很优雅的细嚼慢咽。正当我在享受鲜美的美味时,突然一个男同学来到我面前说:
“XX,你知道这个老奶奶的包子为啥这么鲜吗?”
“为啥?”
“听说包子馅里放了蚯蚓!……”
没听他说完,吓得我就把手里的半个包子扔了、嘴里嚼的也吐了出来……我心里直反胃,有想吐的感觉!
周围的同学都笑了,那男生见我这样,也乐了:
“我不是故意要这样说的,你看我就从来不买!”他为了使我相信,又补充道:
“我们在田里下黄鳝、池塘里钓鱼等,不都是用蚯蚓作诱饵吗?黄鳝和鱼为啥喜欢吃蚯蚓,不就因为它味道鲜美吗?!……”
“求求你不要说了!”
……
我把那男生的话转述给弟弟,他虽然说“瞎扯!”但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校买过包子了!!
这是我读初中时事,那时的我们吃的都是老娘自家种的菜,用苋菜汤把饭泡成红色,不吃菜,我们小孩都能把饭吃完。味精等调味料在农村的灶台上压根看不见不说,在一个大队(现在说村)只有一个供销社里似乎也没有出售的———没人买,应该就不会进货!
现在想想这事,我时常能哑然失笑!包子为啥这么鲜?不就是省城里来的大娘在包子馅里放了调味料吗?那男生或许是对有钱买包子吃的同学羡慕忌妒恨,所以他不对弟弟说,而对是女生的我说,就是想看我花容失色的囧样;或许,他也是道听途说来好心给我提个醒(我觉得第一个理由更确切)……
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面对各种美食都没有了食欲,那所谓“蚯蚓馅”的包子味倒是时常在我大脑中回味,我不知道当初那个男生能不能记起这事?他如果能记得当初曾对我说的那番话,会不会也哑然失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