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语言究竟是一项 “文化创造” 还是人的一种 “本能”?
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文化创造,它完美无缺地展现了人类使用符号的能力,正是这个前所未有的生理现象将人类与其他动物永远地区分开来。而且,语言与思想不可分割,使用的语言不同,对现实的看法也不同。
但是,本书作者平克教授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多数人都犯了个同样的错误。语言并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能力的获得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模式(比如学习辨认时钟,或者了解美国联邦政府的运作模式),相反,语言是人类大脑组织中的一个独特构件。而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就能够掌握语言这门复杂精专的技能,不用刻意学习,也无须正规教导。我们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而不必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而且每个人的水平都大致相当,没有质的区别,这显然有别于其他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能力或智能操作的能力。所以,一些认知科学家将语言描述为一种 “心理官能(psychological faculty)”、“心智器官(mental organ)”、“神经系统(neural system)”,或者 “计算机模块(computational module)”,而作者平克教授更喜欢称为 “本能(instinct)”。即,人类懂得如何说话,如同蜘蛛懂得如何结网。语言就和直立行走一样,并非文化的产物。
达尔文是最早将语言认定为一种本能的学者,他认为语言能力是 “获得一项技艺的本能倾向”。
达尔文的追随者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指出,拥有本能并不会让人成为一台 “宿命的自动装置(fatal automaton)”。我们的大脑之所以灵活无比,正是由于许多本能的相互竞争与影响,而事实上,也正是人类思想的本能属性,让我们难以看清起真面目:思维其实也是一种本能。
到20世纪,有关语言本能的最为著名的论断来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他首次揭示出语言系统的精密复杂,并且在现代语言和认知科学的革命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他提醒我们注意两个有关语言的基本事实:
1)我们说出或听到的每个句子基本上都是一句全新的话,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天地之间。不同于简单的 “刺激-反应” 系统,大脑一定有一套指令或程序,可用有限的词语创造出无限的句子。他将这个程序称为 “心理语法(mental grammar)”;
2)无须正规的指导,儿童就能迅速发展处这套复杂精密的语法,并能准确合理地理解他们从未见过的陌生句式。他认为儿童必然拥有某种先天机制,可以帮助儿童从父母的言语中悟出句法模式,这就是所谓的 “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乔姆斯基的观点攻击的正是20世纪思想文化史的基石,即 ”标准社会科学模式(standard social science model)” — 认为人类心智是文化环境塑造的结果。因此引起很多争论。本书作者平克教授表明这本语言本能的探讨深受乔姆斯基的观点影响,但又有所不同。平克教授认为,将语言作为进化适应的结果其实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