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听到“贴标签”这个词大概在半年前的地铁上。我每次说到我这个朋友的某一个特点时,他就会说:“不要给我贴标签!”如此反复几次之后,一向自以为口若悬河的我,突然哑口无言了。因为我意识到,不管我说什么,如果按照我朋友的逻辑,我都是在贴标签。
比如我说:“我觉得你有点强势。”这是“强势”的标签吧?我说:“我不是在跟你贴标签,只是打个比喻,我就是觉得你像一个女强人,有一种气势。”可是,“女强人”不也是一个标签吗?
在那一瞬间,我的感觉是,我被贴上了一个“喜欢给人贴标签”的标签。
什么是标签?
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标志您的产品目标和分类或内容,像是您给您的目标确定的关键字词,便于您自己和他人查找和定位自己目标的工具。
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标签”是帮助我们去查找目标的工具。这种工具以前是用来标识物品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我在第一次注册喜马拉雅账号的时候,也被要求填写自己的标签,目的是为了让网络上更多对这个标签下所代表的人或内容感兴趣的人更方便的找到我。
我们用贴标签的方式,让我们的特点更突出,更容易被人记住。所以我们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总会有意无意的跟大家表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我是一个爱觉朋友的人”,就意味着我希望别人记住我爱交朋友这个特点;“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就意味着我在提醒别人记住我的“心直口快”。
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这是贴标签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给自己贴标签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给自己贴上含义比较好的标签,所以我们不会觉得是被自己贴上标签了。
那如果是别人说:“这个人没什么原则,什么人他都当成是朋友。”这时你是不是觉得对方根本不了解你,完全是在给你“贴标签”!或者他说:“这人说话不过脑子,口不择言。”你是不是也觉得被贴上了标签呢?
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冷静下来看,别人说的话和你自己对自己的定义有什么不同呢?其实说的不都是同一件事情吗:
1、你可能跟很多人成为朋友;
2、你通常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不太会顾及别人听到你的话是高兴还是难过。
同样一个意思,为什么自己说就没事,别人说就不行呢?
在做心理咨询和成长小组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要求来访者或者小组成员表达感受。在表达感受的时候,咨询师或者带领者在听到一些类似“标签”的词,通常会要求来访者或组员对这个词再具体做一下解释。比如说“女强人”这个词,咨询师们会问:“你刚才说的女强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女强人呢?”这时,说这个词的人就会把自己对“女强人”的理解说出来。
为什么咨询师要问这样的问题?难道他不知道“女强人”是什么意思吗?
咨询师不是不知道“女强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只是不知道对于这个来访者或者组员而言,他对于“女强人”这个标签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这个“标签”对于这个人的心理意义是什么。
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其实每一个“标签”它对每一个人所带来的心理意义不同。这种心理意义的不同又带来了他们所说的“标签”的含义的不同。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被人贴标签,就像我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因为他不喜欢被人以点带面去认识自己,他认为那样会带来偏见。
我承认被人误会或者偏颇的理解,当然是会让人感觉很不爽!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像我朋友那样“谈虎色变”,心中时时刻刻在提防着被人“贴了标签”。
因为这个世界,标签无处不在。我们通过对一些我们不经常接触的人、事、物贴上我们自认为的标签,来简化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试想,如果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都要全面去了解,那我们每天得多累啊?
所以我对待“贴标签”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我不可避免的会被别人贴上标签,同时我也不可避免的给别人贴上标签,对此我改变不了,唯有接受。但是我可以改变的是,我不会这些标签设定固定不变的定义。当别人对我贴标签时,我不会真的认为我就是他贴上标签的那种人;当我给别人贴标签时,我也不会固执的认为他就是我所认为的那种人。我允许这些标签下所包含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修正。
最后,我想说,别给“贴标签”贴上了“负面”的标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