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下旬,经历了几层秋雨的洗礼,北京的秋色正浓,早晚微寒,银杏展现了其幻彩的黄色。某天下午,知紧急去泰州调研,简单收拾行装后成行。
我是从上海驱车到泰州,到时已经中午时分,也许是因为酒店在新城,并没有感觉到城市的拥挤,反而给我一种人气稍稀少的感觉。
泰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当地人说,泰州有2100多年建城史,南唐时建州,称“泰州”,即国泰民安。这是座祥和之城,近代以来从未有战火侵袭。马可波罗曾经在其游记中说“这座城不大,但尘世间的幸福极多。”对于老马的言论,我是有些疑惑的。估计老马根本分不清中国的地理位置。但泰州的生活确实是安逸舒适却又紧张活泼的。
泰州的惬意生活从早茶开始。在老街,这里到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感觉像电影中的镜头。
我们在一家叫做古月楼的店里吃早茶。这家店很讲究,店里所用的盘子,笼屉都是明月楼自己的logo,尤其是用于喝汤包的盘子,为方便顾客喝汤包(这个包子的馅儿全是液体,需要喝),放汤包的盘子也做了改良,盘子下架了一个五公分高的柱子,盘子大小也正好,甚是用心。
早茶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吃早茶的层次也是极其分明的。首先喝茶,有红茶和绿茶可供选择,红茶种类多一些,有金骏眉、大红袍,绿茶有龙井,也有菊花茶,普洱茶。“夺魁品罢雨前茶,楼开绿雨试新茶”,从泰州诗人朱馀庭的诗可见泰州人品茶的意境。但这仅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汤丝,在泰州几乎每餐必吃。但这个普通的汤丝也是等级不同的。汤丝实际就是豆腐丝,但并不像北方的豆腐丝,而是较短的更软一些的豆腐丝,而且吃的时候要特别加料和加汤。最好的汤丝是手工的,味道更为细腻。次之的是机器轧制的,但对于第一次吃的我,自然分不出口感上的差别。
第三层就是汤包了。汤包不仅种类多,而且个头很大,我称之为豪放的包子,与南方小巧的包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老板娘介绍,这里吃包子还是有顺序的。先吃一种叫马兰头的素包,这时把脆鳝(榨的脆脆的小黄鳝)作为入口的小菜,别有风味。第二吃的是蟹黄包,也是种类选择性较大的包,这个蟹黄包里的蟹黄是手工剥下来的,包子的价格也根据蟹黄的多少而不同,包子的味道也因着蟹的季节不同的味道而有差异,最好吃的是十月下旬的,那时的蟹肥美,自然味道饱满。两个大包子下肚,已经微饱。之后,可以选择吃红豆包,等等。老板娘说,必须要吃秧草包,这个秧草富含维生素,是人们常说的刮油的食物,有营养而又不增肥,自然是mm的最爱了。
最后要喝一碗鱼骨汤。如果实在太饱,可以选择多喝汤少吃面条。因为汤里含有多种应季的蔬菜和鱼以及骨头,这汤是从凌晨开始熬制约4-5小时而成。其实,在古时候,家里穷,就去市场买一些便宜的菜和鱼以及骨头,熬制成汤。到现在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喝鱼骨汤的传统流传到今。
泰州的早茶令人回味良久,我想这样的一天会是精神饱满的开始。更令人惊喜的是,走出茶楼,忽来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抬头望去,那一处处小小的,黄色的,或者是红色的花,聚在一起,像是在交谈,或是在做游戏,甚是有趣,桂花的香,是那种悠长而淡淡的香,泰州的桂花似乎个头更大,花枝更为豪放。在桂花香中回味早茶的清香,静谧的泰州之晨如此静好。
一天繁忙的工作调研后,夜游护城河。我们所进的码头是一个高大的寺庙,夜晚的灯光下显得很亮,照亮了整个湖面。沿着护城河走下去,忽听的有唱戏的声音,看到一男一女的扮相,原来是有票友出神得唱着桃花扇。不远处,又听的贵妃醉酒,据说那里正是梅兰芳先生的故居,票友为了纪念梅先生,每天都在这里演绎其作品,虽然观众聊聊几个,但他们的神情仍然专注。
对面也有一些人拉的拉,弹的弹,唱得唱,各个自得其乐。两岸的树低垂,似乎想要伸长了脖子来江边喝水,不是垂柳却似垂柳,在灯光的掩映下影影绰绰,与旁边亭子上的唱戏者相辉映,给人以动感。
走出码头,竟也是一寺庙,泰州怎这多寺庙。当地人说,当时这儿贫富分化严重,富有的人经营盐,贫穷的人家没有出路,只好出家当和尚。这儿被誉为“名僧摇篮”,有光孝寺、律宗道场,南山寺供有罕见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子。不禁感叹这人世间却有许多的无奈,风光的背后有着心酸的故事。但也想,人也是可以干一行爱一行的,若可顺势而为,加之勤奋智慧,也会不负人间此行。我的一位老师说,要想做成事,有三点。一是浪漫主义情怀;二是认准目标,刻苦钻研;三是要有一定的聪明智慧,用科学的方法去做。谨记教诲,颇有意义的泰州之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