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44dc92b77c9b36a9.jpg)
晚上八点多钟在北湖公园散步。可能是气温下降了很多的缘故罢?公园里面人很少,绕着小树林蜿蜒起伏的石板路上,只看见稀稀疏疏的几个人影,我甚至听到了自己鞋跟叩击地面的声音,此时的心是宁静而舒畅的。越是视野的开阔,越让一个人感觉接近大自然细微的肌理。
自从北湖公园今年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后,晚上声光电的效果便凸显出来,走在林间道路上,灯光的亮度提升是一方面,在好几个地方还设置了灯光炫彩功能效果,一些特殊照明灯光从高处,透过树叶的隙碎洒落在幽暗的地面上,形成不断晃动的斑驳的光圈和光影,经过的时候感觉还挺美。
转过这个拐角,便来到了湖边。在不大不小晚风的吹拂下,暗蓝色的湖水泛起了一阵阵细细的涟漪,深秋里水的气息扑入鼻端。我停下了脚步,目光掠过宽阔的湖面看向远方。远处航船造型的市会展中心,在一片灿烂灯光的笼罩之下,显得分外地金碧辉煌,仿佛像是从天上扔到凡间的一艘金帆船。以前有好些次,我从朋友圈里面看到了本地朋友拍摄的晚间会展中心的照片,现在自己切身体会,发现美在人心灵中是相通的。
继续前行,不知不觉间小小的北湖公园就溜达完了,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思绪慢慢地由外界回到了自己身上。最近在看周岭写的新书《认知驱动》,里面谈到学习的途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向书本学习,这就不用多说了;另一种是融入生活实践当中,向生活中大量的人和事学习,而且后一种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当我们融入人和事的环境当中,便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五官感觉,形成多维的信息摄入渠道,这样得到的信息更加鲜明生动,无论在记忆还是理解方面,比起阅读这种单维度的信息摄入都要深刻。就比如说这个晚上的北湖公园,我在悠闲散步中并没有学什么,但是一景一物留在记忆里是鲜明而深刻的。
想要到生活中去实践、去经历、去感受、去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和事,以此来完善自己的学习途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采取行动。今年以来,可能是受奥密克戎病毒余波的影响罢?明显感受到自己对外行动力的减弱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懒惰是一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想想自己还欠下一些人情债呢,还有一些应尽的礼数没有尽到,也明白应该激发自己的内驱力采取行动,但目前还是处于投闲置散状态,希望接下来要慢慢动起来。
既然说到学习的话题,我就想再多说几句。上面讲的是学习的途径,书本和实践都不可偏废,从学习的效果来讲,可能实践更重要一些,尤其对我们这种职业而言,实践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在昨天下午单位的工作会议上,领导就说了,要打破工作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就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学习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途径。这些话让我还是印象比较深刻的。要克服本领恐慌,降低工作压力,游刃有余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学而思”是必须的。
本来说的是北湖公园赏景的事情,没想到跑题到爪哇国去了,就此打住。讯飞语音输入50分钟,全文115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