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在仰望与期待天边的彩霞时,可曾低下头,你会发现,脚下的鲜草,是那么清脆可爱。
自从记事起,我们就被叮嘱,为了未来而奋斗。紧接着,成绩,奖章便成为了努力奋斗的象征。很快,我们对成就与生活的定义,便成为了对结果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结果的追求,以及结果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成为了促进我们学习的动力。从社会上来说,金钱、升职等物质奖励也促进了我们经济社会的生产。
但是,正是因为对结果的过分关注,是的我们失去了很多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即切科夫米哈赖所阐述的全情投入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奖励与满足--心流。
这种全情投入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在历史上常常被提到,如陶渊明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喜悦;柏拉图沉醉于哲学世界的狂喜;牛顿思考科学将手伸进沸水之中却浑然不知的沉浸;爱因斯坦在结束物理研究后带来的空虚感。这些都是心流的真实记载。
但是,心流只是一种体验,本无道德评价。反观当今世界,心流往往来源于瘾君子注射器中包含的忘记一切的狂喜;网瘾少年目不转睛盯着屏幕所带来的专注;赌徒在旋转的老虎机之中的沉醉。
同样都是心流,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前者呢?以当下很多人的解读,前者都是志趣高雅的伟人独有的世界,后者是每个人固有的劣根性。这一解释不要紧,重要的是他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他们毫无保留的投入到了这个与物质追求,自控力、外在环境的压力来维持的生活状态之中,这就等于是关上了通往心流世界的大门。
这一解释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无法实现心流的真正原因--对结果的过度关注。切科夫米哈赖在书中多次强调,关注结果与成就往往会忽视了体验,而当体验变得麻木的时候,心流也就不复存在了,当你听心流的喜悦沉醉时,他带来的物质奖励变成了心流的副产品。
反观前面两组心流体验,我们不难发现,正因为前者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才与物质奖励鼓励一批又一批人投入这一事业。相反,后者的心流来源却因为对结果的惩罚反而造成了对过程中体验的关注。的真因为此,社会反而酿成了一件长期的“欲速则不达”的事件。(当然,这样短期内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对社会成员来说却相当于是剥夺了人生中最大快乐的来源,但当毒品贩子统治这个世界时(夸张),社会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害)
其实,只要抛弃对结果的过度关注,转向关注体验与合理培养,我们每个人都能向爱因斯坦一样沉醉于科学世界。同样,在其他领域中,你依然可以忘我的遨游。而社会主流观中一再强调的物质奖励反而退位为狂喜后带来的副产品。
为此,我强烈建议大家阅读《心流》这本书,它将是你叩开这一世界的敲门砖。
180248 杜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