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爸是专注于亲子教育30余年的“老司机”,如果你有任何早期教育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蒙爸提问,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些孩子2岁左右说话比较清楚,能表达明白自己的意思。但是突然有一天讲话会结巴,而且还越来越严重,频率也越高。家长是立即喝斥,还是纠正呢?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其实,宝宝语言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宝宝一岁多会讲话了,而且,还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这说明他的语言发育还是很不错的。
宝宝有些时候说话会重复词汇。一是,他的表达能力有限,在思考的同时进行了声音的重复。二是,幼儿的口腔肌肉,协调控制力仍在发育中。这些都可能导致偶尔出现结巴的状况。
另外,有的时候,宝宝看到其他小伙伴结巴或是电视节目中有结巴的角色,因为好奇而去模仿的行为。只要这些不是频繁发生都是正常的。
如果频率越来越高了,也不排除是家长纠正不当引起的。家长的纠正,可能会让宝宝缺乏自信。甚至干扰到宝宝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他因为担心结巴,而有了心理压力,在压力和紧张之下,就更容易出现重复的现象。
家长的纠正行为产生了负面强化,这也就是越纠正越频繁结巴的原因。
首先,父母要摆好自己的心态,接纳宝宝成长的过程。如果遇到上述情况,当他偶尔结巴或者有些地方不太会表达时。
家长不要着急可以忽略一下,更不能打断和纠正让宝宝慢慢来。只要家长不把重复的、断断续续的语言当成结巴,过度地关注,宝宝自然也就不会过多关注。
其次,家长的贴标签行为是非常不妥当的。1~2岁的孩子,说话稍微有点断续、重复,就被贴上“结巴”的标签。这会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影响他的自信心,而每一次的纠正,又强化了这个标签的效力,时间长了容易产生恶性循化。
最后,对于宝宝的个别语言重复行为,家长要鼓励宝宝更多的表达。也需要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引导他学会更多的表达。
引导宝宝学会更多的语言和词汇,帮他提高语言能力。比如,亲子阅读,给孩子讲故事,父母忙的时候播放一些儿童故事或音乐给他听。
当孩子能自己讲故事,试着表达观点、需求、感受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忽视“结巴”行为,再加上积极鼓励之后,宝宝的语言重复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了。
关于亲子成长中如何提升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你有哪些黄金法则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欢迎分享,也可以把你平时的育儿经验和蒙爸一起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