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只有三种状态,钻石最多只有五十八个切面,而人却有千千万万种。每个人都好似一片与众不同的树叶,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容貌……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能量和磁场。
人与人相遇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微妙缘分。
我们从千千万万人中走来,带着千千万万种面貌气质相遇。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还是其他任何一种感情,总有人说,最好的缘分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仿佛这是一句箴言。
可是,你怎知何时才是对的时间,你又怎知谁才是对的人。
在伊能静导演的处女作《我是女王》的同名电影原著小说封面上,那两行“与其找到对的人,不如找到对的自己”所构成的短句显得格外醒目。由此足以见得“对的人”有多重要,往往寻觅“对的人”就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比起“对的人”,那个“对的自己”似乎更值得我们关照和疼爱,我们终其一生除了找到“对的自己”,更在坚持做“对的自己”。
遇到对的人之前,先做对的自己。
从对的人,到对的自己,也许这两者本来就不应有先后之分,但我们毕竟是最先和自己相遇。
人与人交往,会产生一种彼此适应或不适应的感觉,有些人,即使初次相识,却大为相见恨晚,而有些人,即使日日相对,却大抵只能客客气气。
生活在同一空间的人们,未必生活在同一维度,而维度的类别是极其复杂的,就像交错的线条,或平行、或相交、或重合,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一种维度效应。我们都希望能遇到与自己在维度上完全重合的人,他们就像另一个自己,他们与我们无处不在,但缘分是多么可遇不可求,且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啊,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大致亦感叹缘分的微妙和不易。
谁是“对的人”,我们真的很难一言定义,其实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还在于我们自己。
生命的意义或许就是让她变得有意义。
“对的自己”不一定与生俱来,更何况我们苦苦找寻和等待的“对的人”。我们一直在时间的长流里寻寻觅觅,唯有不断地去经历、去锤炼,去遭遇起起伏伏的风尘,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强大,当我们经营着更好的自己,做着有意义的事情之时,“对的人”或许亦将不约而至。
就像诗人泰戈尔说过:“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住在这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都是形形色色的旅客,人与人最美好的缘分,莫过于原来你也在这里。
「合欢壶」以壶为载,在这里,“对的自己”终于遇到了“对的人”。
此壶型始于“曼生十八式”,其原型乃是礼乐器中的大镲。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取皆大欢喜之意,极富天趣。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壶风绮丽,典雅精工,余味无穷,整壶线条圆融流畅,圆鼓身、圆流口、圆嵌盖、圆珠钮、圆扳手,五圆相融相和,协调通达,寓意圆满通和,极富禅机哲理。
经典「合欢壶」造型的每个细节都充分诠释出“合”与“和”的独到内蕴,一壶在手,若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合”与“和”,不正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缘分的写照吗,“对的自己”与“对的人”合和共鸣,我们从此笃定沧桑与共,执子之手,任潮起潮落。
人与人漫长久远的相处,就像「合欢壶」合和如一的归宿,但在这之前,最好的我们已遇到了对的彼此。
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会找不到“对的自己”,或在风尘仆仆里弄丢了“对的自己”。
甚至,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谁,有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什么,有没有做过那个“对的自己”……
有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我们能清楚看到它在失去。而有些东西失去的时候,却让我们难以察觉。比如愈来愈迷失的自己……
而我更只愿您一生既能遇到“对的人”,也能坚持做“对的自己”。
请相信,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文丨孔小乐
紫砂传统器型新解,原创版权,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