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青山连绵,与云雾相互缠绕,雨后的深山里,鸟叫蝉鸣,一切生物都争相成长,都拥簇着吸收那道斜射的阳光。静云庵默立在群山的峰腰,庵外的亭子下一条曲曲折折的石子路通向西面的杨家村。庵东边一道天然的岩壁,便如刀切的一样平整,岩壁中间一个大洞,喷下一大口瀑布来,在静云庵旁边形成一个小湖泊。岩壁的洞口用两条手腕粗细的葛藤横架着木棍,一条软梯只落在湖泊上方,那是尼姑们夏天爬上洞里乘凉用的。
静玉坐完早禅,打扫完庵园,便坐亭子里发呆,看着那一条通往杨家村的石子路,听着身后瀑布的哗哗声,想着杨雨辰也许最近几天就会到庵里来烧香。去年静玉带他爬了一回那葛藤软梯,时常记起他黝黑的脸上,笑起来两个浅浅的酒窝。
杨家村百余户人家,大部分靠种田维持生计。也有那些身体强壮的,在山上挖一些天麻、黄姜、成型的何首乌晒干了背到镇上去卖。再有山上的岩壁上长着岩莲,需要攀绳去取,倘若能多遇见几朵,也能发一小笔横财,但这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杨雨辰的父亲杨平生却总能发现那些岩莲,所以杨雨辰的家在村里也还算得殷实,杨雨辰从小跟着父亲翻山越岭,爬岩攀绳,练就一身好筋骨,再加上聪明伶俐,成绩优秀,成了村里第一个在镇上读高中的学生。
像这种爬岩攀绳的,危险性很高,碰伤和被岩石划伤都是家常便饭,稍有不慎就可能送去性命,所以初一十五,村里家家户户都烧香拜佛。简单点的就在家里对着木雕的佛像磕磕头,烧点香,规矩大一点就得到静云庵去拜佛祖,因为村里没有其他寺庙,只能到尼姑奄了。
杨雨辰家每年都会去静云庵烧两次香,一次是大年初一,一次是杨雨辰放了暑假后。
去年杨平生暑假带儿子去烧香时,向佛祖旁边的化缘箱里投了一大叠钱。一是为了上半年在这庵附近的岩上找到的那许多岩莲;二是为了儿子还有一年就要高考,希望儿子能在学习上更进一步考上大学。
老尼姑看着老施主这次的大手笔,连忙和小尼姑静修招待老施主在庵外的亭子里吃茶。杨平生看着亭旁的岩壁,想着这一生都在这些峰岩之间游走,几乎爬遍了每一座山峰,也爬出经验来,每次采岩莲时,也还留下那么一小朵,便于它们的再生长。后来也告诉其他的采集者,别一次连根都挖光了,方可持续发展。想着这些,不免捋一捋短须,生出些得意来。
刚来静云庵的不久静玉,拉了拉杨雨辰的袖子,示意要带他去看庵旁的小湖泊,杨雨辰也不愿这样干坐着,就跟着静玉后面。
“你是刚来的吧,以前没见过你?”
“是的,刚来三个月。”
“你叫什么?”
“我法名静玉。”
“这名好,也可叫静静,我原来不知道静静是谁,原来就是你。”杨雨辰调侃道。
“你可别瞎胡诌,让我师父听见了不好。”静玉折了根小木条,回头敲了敲杨雨辰的头说。
“你看过红楼梦吗,我倒觉得你和妙玉有点像,而且名字中也有一个玉字。”杨雨辰故意卖弄的说道。
“人家那是侯门爵府,我们这是崇山峻岭,那怎么比呢!”静玉有点苦涩的说道,仿佛想起了什么往事,脸上闪过一丝愁云。
“这湖里有鱼吗?我们抓去。”杨雨辰心里想,看来她还真的看过红楼梦,我看过几章红楼梦,倒不能漏了馅儿。
“有鲑鱼,就怕你抓不到。”静玉放大了声清脆的说。
他们来到湖边,只见圆圆的湖泊五丈见方,应该是由天然的岩坑形成,倒是好景。瀑布冲下来的地方一圈白沫儿,其余的地方都是绿绿汪汪的。杨雨辰看了看,在湖边折了根白杨木枝条,将叶子等去掉,用小刀把一头削尖,并把整根削得光溜溜的,在中间用小刀斜削出一道口子来。问静玉:“有长一点的橡皮筋吗?”静玉跑回庵里拿了一条长长的橡皮筋,杨雨辰脱了衣裤和鞋袜,只穿着一根裤衩,将橡皮筋一头镶在木棍的那条口子里,另一头套在自己手臂上,并把橡皮筋拉得紧紧的,拿着木棍咕咚一声就扎进了湖里。
静玉见他脱了衣服,起初不敢看,后觉得有趣,便在湖里搜索杨雨辰的身影。只见杨雨辰在湖底摸索,将棍子对准了鲑鱼,就朝鲑鱼掷去,并同时松开橡皮筋,不一会儿就见杨雨辰从湖里爬起来,棍子尖上插着一条鲑鱼,静玉连忙跑过来抓了鱼,跑回庵里装在木桶里,并把木桶带回湖边。
就这样杨雨辰抓鱼,静玉接鱼,不到一个一个小时,就抓了十多条鲑鱼,杨雨辰见静玉跑来跑去很高兴,从湖里浪起一波湖水泼在静玉身上,静玉在湖边捡了一块石头作势要打他,杨雨辰连忙求饶。
一时杨雨辰爬起来,问到“你们不是要吃素吗,这些鱼你们可以吃吗?”
“你才吃素呢,我们只是不吃葱姜蒜那些辛辣的东西。”静玉嗔道。
“那就好,我以前还以为你们不吃肉呢,原来只是不吃葱姜蒜,我倒学习了。”
“不过听说有鲑鱼回游的事情,我倒舍不得吃它们,觉得它们不简单。”
“鲑鱼回游是什么?”
“听说鲑鱼出生后,就会顺着河流到大海,在大海里长大,然后就会不辞艰辛的从大海返回出生的地方。无论是遇到瀑布还是急流,它们都会游回来,遇到急流的岩壁就会附在岩壁上一路爬上来,回来完成产卵,然后就死去,下一代吃着它们的尸体长大。”
杨雨辰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有些震惊,想着自己努力参加高考也是为了离开这地方,未来自己会不会像鲑鱼一样游回来呢,他不知道。想了想说道:“我想这些鲑鱼不是回游回来的,你看着这湖下的岩壁,我想没鱼可以爬上来的。”
静玉看了看湖下方光滑的的岩壁,默认了杨雨辰的看法。
杨雨辰突然看到了那架软梯,说“我们爬上去看一看,行吗?”说着便穿上衣服鞋子朝湖东边跑去,静玉在后面跟来。
“这是葛藤做的,要不了多久就会坏吧。”杨雨辰问到。
“我师父说,每年夏天我们都会换葛藤,这两根还是上个月我和静修师姐在山里砍的呢!”说着就先攀这梯子爬了上去,杨雨辰跟在后面。
软梯一晃一晃的,杨云辰并不怕,还倒转了身子,看那个一泻而下的瀑布,像极了一道光照在湖泊上,时而有两滴水溅到脸上,感到一丝丝清凉。杨雨辰被这美景吸引了,喊道:“静静,你看这瀑布,我觉得李白看的那道瀑布没这个好看。”并在下面摇了摇软梯,软梯便荡起来了,朝着瀑布那边荡过去。
静玉虽爬了几次,却没有杨雨辰那么胆大,有点怕,大叫“杨少爷,我求你别摇了。”向下看了一眼杨雨辰,只看见他倒着身子,露出白牙和小酒窝,大声的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静玉看着他黝黑的笑脸,不禁呆了,也忘了害怕,跟着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时爬了上去,只见洞口一边是瀑布的沟壑,另一边在洞口凿了两个洞,栓着葛藤。进入洞里,别有洞天,里面阴凉透体,杨雨辰刚在水里泡过,虽是夏天倒不免打起哆嗦来。只见里面大的出奇,足有两三间房子那么大。瀑布的水从里面的一口洞里冒出来,一直到洞口,都是一条平整的沟壑,沟壑旁边有石凳石椅,应该是专门凿成的,石凳旁还有打坐用的蒲团。杨雨辰说道:“在这里打坐真是一种享受,听着水声,修行进展也快吧。”
“所以我和师姐商量,天再热点我们早晚禅都在这里来打坐,还不知道师父准不准呢。”
“我去跟你师父说,她会同意的。”杨雨辰很有底气的说道。
一时,杨雨辰父亲在外面喊说要回去了。杨雨辰无奈只好同静玉爬下软梯,带着装着鲑鱼的木桶的回到亭边,那桶里的鱼还有没死的,在水里摆来摆去。老尼姑看见这许多鱼,连忙向杨雨辰致谢。
父亲杨平生起身向老尼姑致意,老尼姑念了声:“阿弥陀佛。”
杨雨辰看了一眼静玉,她也看着自己,微微的笑着。杨雨辰突然想起,便向老尼姑道“师太,天逐渐热起来了,你们早晚禅其实可以到那个洞里去打坐,在那里面心也更容易静下来。”
师太答道:“多谢小施主,静修和静玉她们如果热是可以去的,那里边清净,参禅悟得也快。”
静玉望了一眼杨雨辰,温柔的笑着,打心里感谢杨雨辰为自己说话。
杨雨辰一路跟着父亲回家,突然想起一事,问父亲:“爹,静玉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为啥要当尼姑?”
要知后事,且听下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