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长大,在刚刚能满足温饱、学费都经常交不起的物质条件下,买书是一种奢望。
但我喜欢读书。于是把村里能借到的书都借来看,把高年级哥哥姐姐的语文、历史、政治等教材也借来看。家里仅有的几本书已经被我翻烂了,内容都已了然于胸,甚至第几页第几行是哪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书是我接触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我在书的世界里沉迷。
那时的我对书的渴望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
小时候住平房,每年过年前,各家都用报纸糊墙,让屋子里看着更亮堂些。每一年,妈妈买来厚厚的一大摞旧报纸,会先给我几天时间,我把旧报纸快速地匆匆浏览一遍,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收集起来,以便以后再看。那是儿时屈指可数的幸福的阅读时光,就像一个饿极了的人突然面对一大桌饕餮盛宴一般,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地享用我的精神大餐,现在还经常回想起那个画面。
也得益于这种疯狂的读书爱好,上学时候我的阅读能力很强,阅读速度快,也能很强烈敏感地捕捉到文字里的情感信息。
记得那些年收集的剪报一大盒子,有空就翻出来看,对每一篇文章都充满感情,像对待多年好友一般。后来上高中,在市里住校,在极其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我坚持每周末去一次市区里的书店,当时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步行往返一个多小时。那时生活费都要算计着花,很少买书,都是在书店里看,然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书店走回学校,但心里是满足的幸福的。
上大学时,学校门口就有几家书店,我有一种鱼进了水里的感觉,撒欢儿的看书。有空就往书店跑,周末除了做家教,其他时间几乎都在书店里泡着,大口地呼吸着书里的养分,废寝忘食、旁若无人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偶尔还能用自己勤工俭学赚的钱买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
工作后,单位每年给员工发书卡,刚开始非常兴奋,去书店精挑细选了很多书。但后来,随着工作的逐渐繁忙、生活的日趋琐碎以及受周围功利浮躁的环境影响,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了。有两年时间,甚至中断了阅读。但也是那两年,我的内心极为困苦。没有了精神食粮的滋润与支撑,我迷茫、困惑甚至感觉生活无望。
自从2014年有了孩子,内心的使命感被召唤出来,作为母亲,我总在想:我能传给我的孩子什么?能让他一生受益?
于是,我再一次去书里寻找答案。
这一下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有一种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抓紧补回来的紧迫感。
2016年,我又给自己制订了阅读计划,书目涉及育儿、国学、心灵成长、旅行、经典等方面。和书的交往过程像谈了一场恋爱:从莫名而执着地喜欢到如胶似漆难分难舍地热恋,到经历考验、诱惑,内心挣扎却无法良性沟通地质疑和短暂分手,再到兜兜转转终于看清对方才是真爱的认定。
我想,以后是不会再和书分手了,读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是我与这世界链接的重要纽带。通过读书,我的眼前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千奇百怪而又道理相通的世界;通过读书,我内心的困惑和疑问一个个得到解答;通过读书,我不断探索生命的种种可能;通过读书,我感觉自己多活了好几辈子!
现在,我也经常带着儿子一起读书,希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他也能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愿这好习惯让他受益终生。也许有一天他会发现:读书,是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