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写文对于我来说是个很神奇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读者,慢慢地开始尝试,到后来自己写得多起来了,也成为了一个不太严肃的作者,为什么说不太严肃呢,后面再告诉你啦。就这样,我朦胧地踏上了写作之路,虽然只是业余的,但也无比享受这个过程。
我是一个没有准确定位的写手,诗歌、散文、小说、影评都有写,因为我实在不能拘束了自己写作时的思维,随心而写,写我所爱。我曾经也关注了很多大佬的专题、个人做得比较成功的公众号还有其他的平台,我也着实学习了不少,甚至模仿过。当然,阅读量也随之有所提高,可有些东西却显得堆砌,或是无新意,或是感情不够,让我觉得写作有点找不到感觉了。
但看着点赞和阅读量进步很快,又觉得这是一种正向的发展,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步调去写,真正地去思考,去凝结内心最深的想法与感情,这样地写法让我很舒服。就像买到了一件十分合适的衣服,它与价格和款式没有多大关系,仅仅是我喜欢并且它适合我。
写作亦同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也有自己的所长,这无需评判,越长大越发现,许多东西没有办法比较,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觉得一个人所写的文字就是这个人内心的独白以及精神的陈述,有的人文笔豪放,有的人注重细节,有的人含蓄蕴藉,有的人酣畅淋漓,有的人苍凉萧索……这和作者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和他的视角有关。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想只写自己最走心的文字,不要过多地考虑阅读量和其他的因素,当然这不代表我的文字特别小众,只是更多地关注写作本身,不被一些因素所打扰。这就好比,许多人喜欢朴树的歌,因为他的歌唱进了他们的心里,他的歌在讲着他们的故事,我看过一句话“最怕突然听懂一首歌”,可能朴树的歌他们就听懂了,并且懂得很深。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有朝一日也写进读者的心里,看到我的文字就如同老友畅谈,亦或仿佛静静地听一首歌,它的旋律缓缓流进了心田,顿觉心旷神怡。
我不知道作曲家喜爱何时作曲,反正我更喜欢在夜里写文,除了夜的静能带给我灵感以外,在夜里,我的思想更纯粹,把白日的浮躁和焦虑冲淡了,沉淀下来的是温柔的感情和认真的笔法,还有企盼引起读者共鸣的愿望。于是,我带着这些就开始了夜晚的写作之旅。
有时候,我觉得爱写文的人很幸运,因为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谁恰好读了你的文,或是感动,或是感同身受,即便他悄悄地说这文并不好,也没关系,因为在他读你的文章时,他的时间属于你,他的感情也属于你,你们通过文章建立了联系,成为了短暂的朋友,当然也可以是长久的,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吗?
我无事时也会翻翻以前写的文,这种感觉就更妙了,是曾经的自己在和现在的自己对话,如果是某方面思想变化有些大的话,那么就像在和陌生人沟通一样,读完后还很好奇地问一句“这真的是我写的吗”。
其实仔细想想写文和做人一样,不要有那么多的束缚,如果只一味关注阅读量的话,很可能会慢慢地让自己的写作之源枯竭,到那时,既失了自己的风格,也没有新的内容了,或许在写作的道路上就停滞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个热爱文字和写作的人,都能够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领悟和特色,写出有辨识度的文字,我想真的这样做了,你就大可不必担心阅读量了,因为没有人不喜欢别出心裁。
还有一点是,写文要先打动自己,如果自己都无感的文章,怎么能期待别人被感染呢?写文要真一些,不是必须把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或者完全大白话,而是要用你的真诚去写,我认为一个投入的作者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而文字是他的信仰,是他愿意用力去追求和保护的东西,因为每个字都是他的心血。当我读过三遍《红楼梦》后,就渐渐地理解了曹雪芹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易,对于惜字如命的文人,每一处的改动都牵动着他的心。
对于一个爱写作的人,他早就不把这当作是消遣了,而是把它当作一位老朋友,他的笑怒悲喜有了寄托,他眼中的悲欢离合有了存放之地,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或许单纯地自说自话换不来很高的阅读量,但你的悲伤可以发泄,你的快乐可以叠加,你也可以以文会友,难道这些都不及阅读量吗?
当然,在写作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来写,或深刻,或浅显,都是我在诉说着自己或是他人的故事,如果在某个夜里,你久卧无眠,恰好看到了我的文字,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至少是有所感动,我要努力地成为一个认真的作者,也可以是一位故事讲述者,如果有幸,让我的文字陪你度过那些无眠的夜晚,当然,读完我的文要好好休息哦!
嗨,我是璃茗,生活在北方的小城,渴望看三山五岳、览苍山泱水,喜欢用文字发声,希望有一天你能通过我的文字认识我,然后惊喜于相识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