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斐
公元656年的一个上午,风和日暖,山西河津的一座宅院的厅堂内,两官人交谈正欢,忽见一孩童走进书房。这孩子倒水研墨,花了好一阵功夫,随之在桌上备好纸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走进寝房,掀开蚊帐,倒头就睡。
一官人对此甚为不解,对另一官人道:“令郎备好纸墨笔砚,却不做文章,反倒回房就寝,这是何意啊?”另一人笑着答道:“这是小儿的创作习惯,磨墨后不急于动笔,而是小憩片刻。上床构思,下床写作,正所谓一气呵成。”
二人闲聊不久,又见那孩童从寝房走进书房,提笔蘸墨,一首五言诗歌片刻而成。随之,孩童走到客人跟前,谦逊地说道,“初会作诗,请伯父指点一二。”那官人接过诗作,见诗作立意脱俗,语言押韵,连声叫好,不住惊叹,“早闻令郎聪明好学,文才敏捷,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真是天才啊!”
这个孩童正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这年他只有6岁。
图片来源网络(一)上书宰相,献文高宗,进入仕途
王勃出生在官宦世家,乃书香门第。因为有着家族的文学基因,加之天生聪颖,自幼好学,王勃很小的时候便展现了超高的文学才能。
他6岁可写文作诗;9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写《指瑕》十卷,指出著作错误;10岁便能通读六经;随后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在别的孩子还嬉闹玩耍时,王勃已经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表现出不凡的创作才能,成为王家引以为傲的对象和同龄小伙伴的榜样。
因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王勃希望自己能早日出人头地,成栋梁之才,为国家所用,所以从少年时便一直在寻找机会,积极入仕。
14岁时,王勃写下《上刘右相书》,上书当朝宰相刘祥道,表明自己积极入仕的决心。其文引经据典,气势磅礴,直陈政见,反映民情。刘祥道被王勃之语所惊异,直呼“此乃神童矣!”
公元665年,唐高宗建乾元殿。15岁的王勃便撰《乾元殿颂》,借献颂之名以表进仕之意。唐高宗见此颂词,文辞精美,气势宏壮,歌大唐盛世,颂君主功德,实为颂词之罕见,不禁叫好。当高宗闻之这颂词出自一个15岁的少年之手,更是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就这样,王勃先后让宰相和天子见识了自己的才华。不久,王勃果然不负众望,顺利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朝散郎一职,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王勃可谓少年得志,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成为民间与庙堂的一段佳话。
(二)率性作文,惹怒天子,中断仕途
因深得天子和宰相的喜爱,王勃初入仕途便成了众人交好的对象。沛王李贤先行一步,把他请到府上做修撰,指导自己学习经书。
从此,王勃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一日,一群家仆把沛王府后院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间,两只大公鸡挺胸对视,大有互相进攻之意。两只公鸡的旁边站着两位身穿锦服的年轻人,正是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原来,他们二人在举行一场斗鸡活动。双方各派出一只公鸡,由两只鸡争斗打架,看谁的鸡可以获胜。
王勃也在人群之间,为了给沛王助兴,让沛王的公鸡胜出,当场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沛王因此士气大增,英王气得咬牙却又无可奈何,最后显然沛王在这场斗鸡活动中取得了胜利。但两兄弟却因此事反目成仇。
此事没过多久便传到高宗那里,高宗看过王勃的《檄英王鸡文》后,勃然大怒,“真是歪才!身为王府修撰,看到二王斗鸡,不进行劝谏,反倒作文来煽风点火,大张声势,挑拨亲王关系。立刻将此人逐出王府!”
王勃怎么也想不到,当初的戏谑之言竟让自己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自己多年岁仕途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这年王勃15岁,才高气傲,不谙世事。
锋芒毕露,率性而为让他一时春风得意,也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祸根。
(三)离开长安,远游蜀地,渴望入仕
离开仕途的王勃,心情极其沉重,回想自己的十几年,一路顺风顺水,却不想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他越想越忧愤难平,奋笔写下《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年少的王勃恃才傲物,在他眼里,自己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就该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于是他归责老天,怨老天给了他不好的性格,让自己前路坎坷,在这大唐盛世埋没才华。
刚被罢官不久,王勃听说一位杜姓朋友要到蜀地做官,他便一路相送,将朋友送出长安城。临别之际,王勃作诗一首,赠予对方,勉励自己和朋友要心胸豁达,莫为离别伤感。这首诗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情感跌宕,意境旷达,一改往日离别诗悲苦缠绵之态。要知道此时王勃的处境并不乐观,但他仍然能在诗中表现豁达的人生态度,实属难得。
在送走朋友离开后,王勃也离开了长安,选择去蜀地散心。
蜀地几年,王勃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其中有表达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如《圣泉宴》中的“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如《蜀中九日》中的“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也有表达对自己遭遇的慨叹和前途的期待,如《别薛华》中的“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图片来源网络(四)重回仕途,私杀官奴,二次被免
这几年,王勃虽然身在蜀地,但他一直不甘心自己命运如此,他的内心始终渴望能再次入仕为官,博取功名。
22岁时,王勃返回长安,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官裴行俭闻王勃才名,将王勃召用。王勃对此前以文才入仕,又因撰文被逐的经历深感耻辱,毅然拒绝了裴行俭。次年,王勃在朋友的推荐下,到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
这次经历,让王勃的人生出现了第二次转折。
23岁的王勃年轻气盛,心气高傲,加之又急于想在军中崭露头角,所以处处锋芒毕露。这可让他得罪了很多人。同僚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对王勃记恨,欲除之而后快。
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无人敢收留。王勃见曹达可怜,就将他藏匿了起来,希望帮他躲过一劫。可随着事情的发酵,军中有人私藏官奴曹达的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王勃担心此事暴露,为防止夜长梦多,便私下把曹达杀了。
王勃怎知这正是同僚们设计的陷阱。先诱王勃私藏罪犯,再渲染声势逼王勃自己动手。私杀官奴可是死罪,事情败露后,王勃被罢官,锒铛入狱。自己坐牢不说,还连累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
后来幸逢高宗大赦,王勃免去一死。朝廷爱惜王勃才华,想将他官复原职,却被王勃所拒绝。两次为官,两次罢官,王勃深觉入仕为官如履薄冰,索性弃官为民。
这年王勃24岁。锋芒毕露、高傲率真的个性让他再尝苦果。
(五)南下探父,赴会作文,赢得千金
因自己的过失让父亲受到牵连,王勃内心对父亲一直充满愧疚。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写道: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以前一直在追寻仕途,与家人甚少团聚。现在恢复了自由身,正好可以去见见父亲了。想到这里,王勃决心南下交趾去探望父亲。
在省父途中,王勃遇见一位叫落霞的苦命女子。这女子本是宫廷歌妓,因在宫廷中不受宠,处境落魄,心情忧郁,所以特别喜欢吟诵王勃的《铜雀妓》: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后来,落霞索性将诗附上曲调,在宫中歌唱。不料这首歌却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后认为此女不知羞耻,媚乱宫廷,便将落霞逐出宫去。落霞流落民间,积郁成疾,加之无钱买药,性命垂危。
王勃得知落霞因自己的诗而有如此遭遇,心里过意不去,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倾尽全力帮落霞治病。当时坊间流传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宴请宾客,悬赏千金举办重阳诗会。王勃听闻这个消息,准备一试,于是他乘舟赶赴南昌。
原来,闫都督表面是召天下有才之士赴会,实际是想当着大家的面显弄一下自己女婿的才学。他事先让女婿备好一篇文章,然后在诗会当天再现场写出,如此女婿既可得到赏金,又能大显才华。
盛会当天,闫都督请大家为盛会作序。众人岂能不知闫都督的心思,纷纷以才能疏浅而推脱,这可正中闫都督心意。正当闫都督要请女婿出场作序时,只听人群中传来一声“晚辈不才,愿意一试。”随之从人群走出一白衣书生,正是王勃。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王勃挥笔已写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随后,王勃文思如泉涌,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几句时,众人连呼“妙哉!妙哉!”就连闫都督也忍不住惊叹,“真是天才!”
就这样,王勃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写完了这篇《滕王阁序》,又在序后赋诗一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闫都督见王勃才华出众,自己的女婿难以企及,便遵守诺言,赏王勃千金。
只可惜,落霞在王勃拿到赏金前,就病发而终了。
这年,王勃25岁。
图片来源网络(六)溺水而亡,为后世惊叹
王勃终于到达交趾,见到父亲。见到窘迫的父亲后,他感到无比心酸。父亲告诉王勃,不管身处什么境遇,都要心怀天下,济世为民。王勃对父亲的话铭记于心。
次年,王勃踏上归途。正赶上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一代英才就此陨落,这年,王勃26岁。
同年,长安城里传颂着《滕王阁序》。唐高宗读过此文,拍案叫绝,“这一长篇奇文,配上一首好诗,可真是千古绝唱!王勃真乃罕世之才啊!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当闻之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接连感叹,“可惜,可惜,真是可惜啊!”
纵观王勃一生,短暂而又坎坷,但却是那样的光芒耀眼。
他才华横溢,诗情勃发,一生光芒四射,让人羡慕惊叹;
他志向高远,积极进取,即使在失意时,仍能笑傲人生;
他身秉傲骨,率性而活,纵然几经沉浮,不改自我本色。
人生一路起起伏伏,有波峰,也有浪谷,得意时别沾沾喜喜,失意时莫黯然销魂。愿我们每个人无论何时都能保持本色,坚守个性,不为外物所干扰,不为旁人所左右。
记得该出手时就出手,亮出锋芒,活出自我:
去披荆斩棘,不惧山高路险;去乘风破浪,远渡碧海青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