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64]
。。ISBN: 9787544792745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最是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松花江上》,文明之火光焰不熄;从西南联大到中央大学,记忆里依旧是年轻的身影——初见“文学偶像”巴金,大轰炸后满头灰土的闻一多,手杖点在石板路上嘀嘀笃笃的吴宓,“夸我们是勇敢少女”的恩师沈从文,还有滇水之边的月下谈心,嘉陵江畔的重逢与告别……
学者余斌历时十年,用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我有意无意间充当了杨先生和读者的中间人,它应该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读者的口述史。”
。。作者简介。。
杨苡,原名杨静如,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天津,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西南联大外文系、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职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著有《青青者忆》(散文集)、《雪泥集》(巴金致杨苡书简,编注)、儿童文学《自己的事自己做》等,译有《呼啸山庄》、《天真与经验之歌》、《兄妹译诗》(与杨宪益合集)等书。所译《呼啸山庄》系最流行的中译本之一。二〇一九年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余斌,六〇后,南京人,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提前怀旧》《译林世界名著讲义》等书。
。。网评。。
#
此书之所以能够问世,一方面来自于杨苡的口述,一方面也来自于学者余斌持续十几年的努力。他在后记提及这本口述自传特点,"依我之见,对杨先生而言,口述实录的一大好处,恰在于它方便容纳看似旁逸斜出的零零碎碎。"如此细致地讲述给我们听,那么真切,那么坦诚,那么事无巨细,也正是此书可贵之处。另外她与"大李先生"的情感是全书最动人的部分,而对丈夫赵瑞蕻则没那么多好话。
#
一气呵成地读完,掌握了不少文艺界八卦,旧时代名门望族、大家闺秀的悲喜青春,令人唏嘘之余又深感妙趣横生!
#
语言的晓畅与轻快倒是和杨苡的性格甚是相契,终生都对世间人与事抱以新奇热烈的眼光,进取向往中亦不乏淡然宁静,可能正是这般清醒自持的洞察和达观才得以泅渡过一个个时代巨浪——当然不无得益于丰厚家世的庇佑,然而自年少时即秉持的是非观,以及多次提及尽量不站左右阵营,都源于自身选择才决定后来的路。 一个世纪的历史微缩在一个人的记忆里,个体口述是文献档案不可或缺的部分,「家族旧事」大族关系复杂、悲影重重,「中西十年」同学少年意气风发,「从联大到中大」群星闪耀在时代的乱流中,细节生动丰富,多少惊心的变故在回溯中虽已淡去依旧令人唏嘘,正如后记所言——“如果每个人的人生可以比作一本书,那么这些书她皆已翻看到最后一页。”回看百年风云激变下的芸芸众生,是别样的历史温度。 意难平的大李先生,是整本书最美好之处。
#
经历百年,依然有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令人惊讶。她写:“我们俩都过了百岁,过生日时还互通电话。前年电话里她还说,当年在中西真是好,就是我们玩得太多了。我说,我还没玩够哩。”以及,嫁给不爱的人果然一百岁了还很讨厌他,年轻时喜欢的人一百岁了还留着照片想念哈哈。
#
姥姥也姓杨,快90岁了,她经常给我讲家族的往事。我在想,像这样被记录下来的自传,是有意义的,有温度的。但普通人——如我的姥姥——她们口述的历史没有被文字固定下来,终究有烟消云散的一天,这些故事又会有谁来不时惦念呢。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一阕世家挽歌,半卷浮世人生。 她只是浅淡地诉说,于我们,就已经是传奇。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