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吕祖道德经释义
吕祖道德经释义·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吕祖道德经释义·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作者: a463cc15b18a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06:59 被阅读5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通行本作“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可闻(通行本作“不足”),用之不可既(通行本作“不足”)。

此章是教人不著底意思。“象”字,是有著而归实,大象是不著而归空。象本于中,守中而小;大象本于形,无形而空。本于中者害,空于形者不害。“执大象 ”,忘形合虚,空中、空形,四大皆为一窍,使我之神,清虚而合至道,任往来而不害。天下者,身也,身为天下,是普天之下,无物不载,无处不有,任日月之照临空洞之乾坤,往往而不害。如人之身,空其形,绝其欲,清虚其神,默默于大窍,混沌于阴阳,不知有人,亦不知有我,故往往而不害。不害,安于神;不害,平和其气;不害,交泰于性命。安于神,平和其气;不害,交泰于性命,皆归于虚,虚中生有。乐与饵,是先天之真炁,聚而成乐,凝而为饵,如过客之往来,无定止之地,任来则来,任往而往,天下任其周旋。待通身经络,灵通而合一,如是为丹,性中见命者是也。无可以言道,道之出言,其无味,无味而自知其味。无可以耳闻,听之不可闻,不闻之中,而自闻也;无可以目视,视之不可见,不见之中,而自见也;无可以著用,不用之中,而自用也。故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既者,言其道理精粹,无不贯通,成天地之大窍,而合容乎至道,虚虚实实,无无有有,皆一其气耳,此谓“执大象”,而“天下往,往而不害”者此也。归中不中,忘形忘虚,昏昏默默,为一天地,混合阴阳,打成一个锦绣乾坤。天地坏而我不坏,天地崩而我不崩,皆因不害一炁之至道,不见而见,不闻而闻,不用而用,如过客之行止,不著于中也,听其自然而已。者(这)个才为“执大象”,后学如此,方能了得生命,故天下而不害也,安平泰之至道也。如此至道,不可见闻,亦“不可既” 也,此之谓也。

相关文章

  • 吕祖道德经释义·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通行本作“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可闻...

  • 道之味道

    走马观花道德经(35) 35.道德经第三十五景点——太平之门 第三十五章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执大象, 天下往...

  •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yue)与...

  • 初识《老子》第35章

    第三十五章四十四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者,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

  • 百字瞻瞻57: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百字瞻瞻——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德经 . 第三十五章》...

  •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2013-05-23 04:22:10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5、36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5、36章 文:Recycler 43/243.3521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

  • 【志正书斋•问道心得】

    【志正书斋•问道心得】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

  • 淡乎无味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

  • 执大象 天下往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三十五章全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祖道德经释义·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lz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