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35章

作者: 孤鸿学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09:14 被阅读26次

    第三十五章四十四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者,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79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第二组

    埶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客止。故道□□□,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字】

    埶:《说文·丮部》种也。本义:种植。古同“艺”。古通“势”。

    【校】

    执大象者:其余版本均无“者”字。楚简“执”作“埶”。

    泰:王弼河上公作“太”。帛书楚简作“大”。

    道之出言:王弼河上公作“道之出口”,帛书楚简前皆有“故“字。

    曰:帛书甲乙皆有,其他版本无。

    用之不可既:唯王弼作“用之不足既”,接连三个“不足”其他版本皆作“不可”,楚简本无“用之”二字,作“而不可既也”。

    【注】

    “势”这个概念,是“势成之”,“成而弗居”的理论基础。

    【译】

    势大的样子,天下人都会过去。归附而不去伤害,就能安定平定平安。过路的人停止在快乐和钓鱼这些感官体验上。道用语言说表达出来,淡薄的没有味道。看又看不见,听又听不到,而又无穷无尽。

    【解】

    何谓“埶大象”?

    第四章“象帝之先”,与以下三用法不同,不论。

    第十四章言“一者……无物之象。”今言:没有物的形状。

    第四十一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今言:大的样子就是没有形状。

    第二十一章“道之物……惚呵恍呵,中有象呵。” 今言:恍恍惚惚中能看到道的样子。

    由原文可知:“象”存在于恍惚之中,不足见,不足闻,大象无形。既然无形,如何“执大象”?

    今本各按“执守大道”,“遵守大道”来讲。固然能自圆其说,然究其本源,是否《老子》本意?

    裘锡圭把“埶”作“设”解,《易》云圣人设卦观象。《韩诗外传》上设其道而百得序。“设大象”,犹言安排大道,或布置大道。虽然古书有次用法,却文意不通。

    聂中庆按“埶”本意解:《说文·丮部》:“埶,种也。河上公注:象,道也。犹言大道种植于心。由于受到河上公注本的影响,如此解法与今王弼本意思相通。

    尹振环按“执”通“势”解,《说文解字注》言:《说文》无“势”字,故古用“执”为之。“势大象”。犹言盛力权也。象,形状,样子。

    楚简“埶”,古通“势”。另:《注》在埶,居尊位也。从尹说。

    安平大:三个字都是同一层意思,是否解读有误,还需进一步的深究探讨。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老子》第35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z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