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着眼睛看完余华的《兄弟》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脑袋里倏地响起张震岳的那首曲调活泼但歌词严肃的《再见》。
“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
于是就酝酿好了这个题名,一来意指是第二遍读《兄弟》了,二来是发现二刷完后有种比一刷更浓更深切的体悟——兄弟有难同当了但没有福同享,再见吧再见吧。
好多年前第一次读《兄弟》时,或许是被余华刻画的多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所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又或许是被余华描绘的非人道的“文鸽”时代和较讽刺的“改放”时代所倾斜了主要情感起伏,差点忽视了“兄弟”才是这本书的名字。
好比姓名是一个人的代表,书名就是一本书的反映。第二次再读时,终于好像更能理解“兄弟”这条暗藏玄机的主线。兄弟有难同当了但没有福同享,就是我读完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大感想。
有点强迫症而且还喜欢happy ending的我自然在意这本书颇感遗憾的大结局。自琢磨下原因,李光头和宋钢俩兄弟之所以老是一个人得意另一个人就失意、一个人生计难维另一个人却风生水起,我觉得其实不赖兄弟两人性格迥异,而是人与人之间情与义、公道与私欲的撕扯。
所以,小说一切突然的反转都是意料之中却情理之中。细细回味,便会对宋钢宁愿上吊自杀忍痛割爱后又视死如归抛弃兄弟奔赴爱情的转变不难理解,对林红由一个面无表情深居简出的独身女人最后变成灯红酒绿放荡不羁的夜店妈妈桑也可以接受。
这就是人世间。
格外厚重,有时夸张。
为了心存温暖,我们可以选择去记住那个受尽屈辱和迫害还笑着教孩子们用“古人的筷子”吃饭可香、被打到遍体鳞伤依旧用教扫荡腿和啷当手去智慧化解孩子们内心的惊恐的父亲宋凡平,即便扫不走路上的磨难,至少能扫除些心中的黑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