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的秋天

作者: 侯永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09:01 被阅读0次

南亭的秋天就像一幅油画,是逐渐铺开的。那调色板,就是我们的双手和大自然的馈赠。

展开油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身穿绿袍,似姑娘般婷婷玉立的青纱帐。这些在秋风中喃喃细语的成熟女子,正捧出那饱满多汁的玉米棒子等待着人们收获。抚摸着她们的身姿,我的内心是幸福的,也是辛酸的。我好象又看到了那春天播种的辛劳,又听到了那夏日割草的锄声,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的不易。

我的目力穿过青纱,看到在洁白的月光下,一群青年男女正在拉车往大田里送粪。这里面的几位,不就是来南亭村插队的知识青年吗?他们一边拉车还在一边唱歌,完全没有想到艰苦的磨练还在后面。

悠忽间,田里的苗儿已经长大,这些知识青年也像这些禾苗,伴随着风雨在成长。 他们有的当了生产队的副队长,有的做了副业摊的会计,有的成了科技推广员,还有的出席了县里的知青代表大会。农村的劳动虽是艰苦的,但他们的理想之花没有被淹灭。你听,在那寂静的夜晚,在那广袤的田野上,仍在迴荡着他们的歌声。

我们接着往下看,油画似乎变了色彩,由绿在转黄,秋色渐浓了。你看,在田间地头,人们在忙着收获。那一堆堆的玉米,一担担的谷子,一筐筐的棉花,一车车的红薯,正在送往生产队的打谷场。

此时,最热闹的就是生产队的打谷场了。劳动了一年的社员们,都在等着那胜利的果实,不知今年比去年能否分的多些。那些知青们也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想看看自己能分到多少玉米,多少谷子,多少红薯,多少花生油,能不能有现金分到手里。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工分值过低,多的也就是一两毛钱,少的只有八九分钱。而知青们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普遍比村里的社员少,刨去实物,几乎没有谁能分到现金,还要让家里贴钱。

秋天的夜晚,南亭,当然不只南亭,可能整个北方农村的夜晚,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灯光下搓玉米。不用说,那些知青在当地老乡的指导下也在学着搓玉米。要知,这搓玉米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不会搓的白费劲也搓不下来。后来他们知道了,要两个玉米一起搓,相互摩擦,玉米粒就会唰唰地往下掉。

南亭秋天的油画里,当然少不了挖红薯窖的。那会儿,红薯作为主粮,是需要存放较长时间的。保存红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挖窖。知青们当然也不例外,为存放红薯也在院里挖了窖。红薯虽然好吃,但绝对不能多吃。我这胃就是那会儿吃坏了,一到天凉就反酸水。

分完了果实,当然要给国家交公粮了。那会儿的人们比较自觉,国家分配的公粮任务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还要交好粮,口号是“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你看,在那金色的秋风里,一辆辆大车在南亭的村路上颠簸着,车把式挥舞着手中的马鞭,甚是威风哩。这也是南亭秋天的一景。

南亭的秋天是多彩的,也是令人难忘的。那一幅幅以秋为底色的油画,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相关文章

  • 南亭的秋天

    南亭的秋天就像一幅油画,是逐渐铺开的。那调色板,就是我们的双手和大自然的馈赠。 展开油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身穿绿...

  • 南顾

    “南亭不是亭,南亭不在南,南亭在东河,南亭是座碑。”守碑的人叫顾嫂,没有一位村民知道顾嫂的真名,而小辈们也因老...

  • 【南亭赏景】‖狼烟诗影‖

    南亭赏景 作者/田子 南亭赏景雨落怀,花开无声蝶不飞。 ...

  • 《南如亭》

    大梦觉时晨行半,一盏香茗,一诗一策论,伏案提袖,笔游青江留墨迹,恰似世间有黑白。窗外桂华随风,陋室意气葳蕤。...

  • 南亭早春

    鹊赖南亭多时候, 竹节懒散花枝瘦。 最羡秋湖春雨后, 新人两两约桥头。

  • 【诗图欣赏】疏帘半卷野亭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

  • 初到农村

    1974年1月5号,我们来到保定徐水县南亭村,那时叫南亭公社南亭大队插队落户。这个村当时有20个生产小队,两千多口...

  • 向风而行,太多的感动和向往

    刚开始被酷酷的程霄顾南亭以及酷酷的剧情吸引,慢慢地被顾南亭对程霄的偏爱所感动。 他是把规则和安全刻在骨子里的顾南亭...

  • 南亭的村路

    我们插队的徐水县南亭村是公社所在地,也是一个上万人口的大村。村里连接107国道的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在村南,一条在...

  • 又回南亭

    又回南亭 忘不了的糖水铺和肠粉铺 想想一年前的自己 那时心还静 还可以看书画画 现在着急 越着急越偏离 越偏离越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亭的秋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tr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