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但反而在其中悟到了许多道理,算是藉由困境修炼吧。其实,很难去区分一个逻辑,到底是因为自己存在某些问题所以遇到一些困难,还是因为客观的境遇引发了一些问题。自从转换一个从改变自我出发的角度以后,我更倾向于前者。所以,与其说工作压力大,不如说,「我」会因为当下发生的事情感到压力。这其中的关系,就是改变的契机。
工作中一直让我觉得最艰难的部分,就是做ppt。我的确不擅长图像化地表达方式,艺术审美上只能凭直觉判断哪些是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对于创作也是无力。最近写作多了也发现,自己说话还是比较啰嗦的,不太爱总结提炼。这些都导致,即便我很努力,我做的ppt只能达到80分。同时,老板们又都是表达抽象,细节和视觉要求很高的人。所以,甚至几度我都差点因为不想再做ppt而离职。
有时候会发现,我真的是常常被逼到悬崖才会找到出路的人。最近刚好又遇到一个大项目,因为重要,所以复杂,老板们也格外焦虑。以至于,最近几经修改,同时有好几个人七嘴八舌地提意见。焦虑到极致的时候,我突然清醒地跳出了那个当下去看发生的事情。
首先,我的焦虑来自于我认同了老板们的逻辑:ppt非常重要,甚至等同于项目本身。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他们对项目焦虑的转移。就如同一篇文章如果观点内容不ok,做再炫的排版,也弥补不了。当然ppt本身做的好当然有帮助,但不需要附加太多「恐惧」:做不到100分,项目就完蛋了。
第二,我把对ppt的评价等同于对我的评价了。也就是说,这项工作不是简单地一个ppt,在潜意识里,它甚至等同于:我的工作能力,未来晋升,年终奖金…它变成了影响未来的核心变量。的确,一项工作的结果是会或多或少影响我表现出的价值,但事实上,真正影响的,可能是我的工作习惯和态度等等,而对于ppt本身修改讨论只是一个过程,也不需要我增加一项关于未来的「恐惧」。
第三,我没有动态地看待工作结果。有时候我会因为老板们的想法变化而生气,感觉是没必要地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但仔细想想这个逻辑是很糟糕的,我关于自我的想法尚且每天都在变,更何况是对一家公司的。而我的工作目标,也不是尽快实现一个结果,而是让我的工作成果尽可能地发挥价值。所以,在过程中,多修改不是不好,甚至是非常必要的。我的情绪其实是来自于在前期沟通中,没能先解决后面出现的我其实已经发现的问题,是种懊恼。当把自己真正切换到「乙方」的心态,就平静很多: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客户所有的合理的需求。
当成了「乙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我开始敢于说「我做不到」。和同事说起这件事,她还震惊地说:你竟然敢这样怼他们?!她用了「怼」这个字,让我觉得很惊讶,但回想了一下当时所有人的表情,的确也是不太能接受的样子。但事实上,这与其他类型的关系沟通没有本质的不同,很多时候,工作中上下级的关系,很像是一种不太对等的关系:一方提出很多需求,并期待对方全部满足。所以,当我什么都不说的时候,或者只说某些工作「很难」,其实我表达了一个潜台词:如果我努力,我是做的到的。这个潜台词就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我付出不合理的代价去换回结果,比如健康之类,一个是如果我预感到自己做不到,我会拼命罗列甚至创造让这件事看起来很难的障碍。而当我承认自己的局限,说自己某些事就是「做不到」的时候,我其实可以更少内耗地去做到我所能努力的程度,甚至可以想到更多替代方案解决我的局限。比如,当我说对于视觉设计的部分已经尽力以后,老板们也能接受我把最后细节美化的工作交给设计师,而不是一再挑剔我的设计问题。
大家常说:不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但我现在理解其中的重点并不在于「逼」,而是接纳自己的局限,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提升。我虽然一再说自己不擅长,但就是因为觉得没天赋需要技巧凑,所以时常找设计师们请教,寻找好用的插件,摸索老板们喜欢的风格。所以,即便做ppt不算是硬性工作内容,但有一天也突然发现,在公司里,我竟然算是做的不错的,而且大家各种对外会议的内容,有一大部分是我的原创。
想起学霸猫的理论,不用想一件事的结果会怎么样,去做就好了,就好像不用想考试成绩,去学去做题就好。所以,一份ppt是不是会得100分,会不会一遍过,不重要,我尽可能去做就好了,发现问题,去改就好了呀。
2019/10/22 (265/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