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220541/27d87d4882d579a7.jpg)
本文系枫叶丰泽原创首发作品。请读者尊重作者的权益和辛苦,也请看重自己的人格与品德。
我已发现,不止一个人觉得,“日记也并非真实”。
作者们认为,写日记的人在写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别有用心地设计想法和思路,在行文过程中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文字中。
所以,通过日记了解历史乃至一个人,并非全面,也不会太真实。
怎么说呢?作者们的主张,我认同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保留自己的见解。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也觉得,但凡出版的日记,于我而言,只会把它当作一个文学作品,读读便是,切不会把其当真;更不会因此而对一个人下定论。
若其记录的是历史事件,则更加不会因其文字的叙述,便认为当时确实发生了什么。
我曾经读过一些出版成册的名人日记。不知别人什么感觉,我读起来,首先会有种愧疚感,因为觉得自己似乎在窥探别人的内心,虽然这是被作者允许,或者应该说被作者鼓励且期望的阅读。
其次,读着读着,我便觉得那些日记中,有许多刻意的心绪、情节、感悟和见解,看得出是经过精心雕琢后的成品,这便使我有种欣赏了一幅冠名巨作,却并无法令我感动且喜欢的感觉。
尤其是那些拿出来让别人学习的日记。经过他人分析解剖后的日记,读着不像是一个人在灯下独自记录心声,像什么呢?
让我想想。嗯,应该说,像是在读思想汇报。这样的作品,不应该由我来读,而是应该由作者的上司领导阅读,对其更有益处吧。
何为日记?于我而言,日记便是我不想不能对第二个人说的话。所以,我的篇篇日记的读者,只有我一个人。
我不想任何一个熟悉或陌生人翻阅我的日记,从小到大均如此。
曾经有一次,我觉得我妈一定是偷看了我的日记,心里特别难过。
她并不承认,但她在我怯怯问她时发怒的模样,已经让我断定,她一定看了。
那时我上高中,记录的心声很真实,也很情绪化。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我不想任何人看。就是这么简单。你若不经过作者的允许,看了日记,就是一种伤害行为。
这话我没对我妈说,我知道她也不是唯一一个不经允许看过孩子日记的母亲。
在她们看来,一句“时刻掌握你的思想动态,是我当妈的责任和权利。我都是为你好”,便可以堂而皇之阅读我们的心声。
孩子要什么权利,孩子怎么可以有隐私,孩子怎么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孩子什么也没有。
那次,我特别伤心,可是我一句责怪的话都不敢对我妈说。
甚至,我在她质问我日记中所记内容的时候,竟然忐忑得要晕倒。似乎我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从那以后, 我不再用日记本记录心声。所有日记,我都写在电脑中,设上密码。
不是因为它们见不得人,而是因为,那是我最真实的那一刻的心声,我不想任何人闯入我的内心,除非我允许。
日记于我而言,是最真实的自我。但这份真实也只不过是那一刻的真实。以后心绪和想法也许会有所变化,那也不会影响那一刻最真实的记录。
因为我的日记不会有第二个读者,我无需措辞,更无需思考逻辑。我开心了,难过了,喜欢了,讨厌了,就这样直接写上去。
我跟自己说话,知道旁边没有别的眼睛,这让我放心,也让我放松。
人总要倾诉的机会,那么日记对我来说,就是最可靠最舒服的倾诉机会。
所以,于我而言,出版的日记不可能是作者真实的心声。但凡有了读者,有了别的眼睛的注视,人会在本能的驱使下,扮演着角色。
也许写“日记”的这一刻,你是伤心难过绝望的,但因为有读者在看,于是,这伤心难过和绝望,便成为了你塑造积极向上形象最好的武器。
看吧,我虽然伤心难过绝望,但我不会就此沉沦,我要朝着阳光奔跑。于是,读者从你的日记中看到的,就是一个浑身散发着积极光芒的小太阳,你的目的达到了。
至于自己最真实的伤心难过和绝望,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再一次袭击你。而你也可以再来一轮振臂高呼,努力奔跑,散发光和热。
我的日记不给别人看,所以,我的伤心难过和绝望便可以毫无顾忌地融于文字中。
在文字中,我会把爱恨快乐失望充分表达出来。
喜欢的彻底,恨的畅快,敲打键盘时,都无需思考用词,大白话更能精准表达我的内心所思所想。
这才是我心中的日记,对我来说,才有意义。
日记与写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用好看,但必须彻头彻尾的真实。
而写作,虽然想写好文章的作者都知道,真情实感很重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知道有读者时,这份真情实感,多少会打些折扣。原因诸多,因人而异,不再赘言,说多了,没用。
文 | 枫叶丰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