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有个老爷爷家里的双排灶台建立在大院里,引起了我的注意,忍不住好奇就凑近去看一看。
老爷爷老奶奶面容慈祥,一眼的笑容迎接我们一群人。
“快到屋里坐啊。”
老奶奶说着就去房里拿瓜子糖果招待我们,搬出大凳子给我们坐。
“平时咋没有见过你们呢很面生,你们是从上面的村庄里来玩的吗?”
老爷爷看着我们不熟悉的面孔充满疑惑,尽管对我们一群人不熟悉还是热情招待,这就是我们乡下人对人的友好相处方式,不会因为你是外来的人就不理你,反而还会比对熟悉的人更加热情投入,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尤其是老年人自带热情洋溢,对人的好那更不用说了,恨不得把家里面所有吃的全都拿出来招呼,来者是客,到家里来了都是客人,他们都特别的开心。
“是的,爷爷,我们是上面村子里的,这不是过年嘛,没事儿就转路来这里买点红苕粉,听说你们这里有些家里是有很多的红苕粉出售,过年了有很多东西需要红苕红粉油炸食品就专门转路到这里来买,看能不能买到。一直跟着这条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平时没有转到这边来过呢!”
“哦,是来买红苕粉呀,就前面那一家他们家有卖的,你去看一看还有没有,估计悬乎了,这段时间来买红苕粉超级多的人诶,先去碰一碰运气吧。”
听老爷爷这样讲,就先不看灶台了,先去前面看红烧粉还有没有的,抓紧把正事办了再来。
我们一群人继续往前面走了,又差不多走了十几分钟到了那里,家里的主人没有在,有一个电话号码贴在墙上,就给他打电话问他家里有没有红薯粉,果然是没有了卖完了,畅销的很,有好多人都是多远的地方来开车买,两三百斤的买,早就卖完了。
那主人家看我们是诚心来买红烧粉的,走这么远的路程不忍心让我们空手而归。就说:“要不你们去下面那家老爷爷家里看一看有没有吧,他们两个老人家也种了很多红薯粉的,但是他们是留给自己孩子吃的,他们一般不卖,你们去问问吧。”
就是我们刚才遇到的那老爷爷老奶奶家,我们加快脚步去到了爷爷家里,看我们两手空空的,就知道我们没有买到,他可能心里在想,我们就要在他这里买一点,爷爷先主动开口说:
“我们家其实也有红苕粉,你们要的多不多嘛?要是要个十来20斤的话,还是可以给你们一点,我们两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做干了一些农活种点小菜之类的也是留给后辈回来带出去吃,我们两个老人吃不了多少。不打算卖的,看你们这么大老远的来没有买到东西难得跑这一趟,我给你们匀一点吧。”
老爷爷坐在大院子里在砍竹子用来烧柴火,起身就去了房间把红薯粉提出来,他们去屋里弄红苕粉用老款式秤杆称体重过斤数。我坐下来拿着砍刀砍竹子,本来是想帮点忙,好多年没有干农活了手生了,老费劲了砍了好半天才砍几节竹子。
“你很久没有做过这些活了,你不会砍,小心不要把手砍到了哟。”
老奶奶在双排灶台那里生火了,看着我笑呵呵的说。
“奶奶,这双排灶台是同时启用吗?怎么会想着弄两个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啊?”
“前些年我跟爷爷还在喂猪,就弄两个灶台要快一点嘛,里面就好做饭,外面就煮猪食,不耽误时间,两边都照顾到了,我们也不用等灶台饿肚子。”
“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奇妙的,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两个灶台在一起的,这样设计挺好。”
“这都是他们年轻人给我们想的办法了,我们两个老人要喂猪,他们也拗不过我们就只有帮我们想办法,呵呵。这两年不太平了就没有喂猪了,灶台就荒废了一个。”
“灶台就在这里什么时候都可以用,逢年过节晚辈们都回来了,两个灶台做饭多方便节省不少时间呢,不喂猪挺好的啊,你们年龄这么大了,该好好的享受生活了。”
说到这里,我看到婆婆好像眼框都湿润了。
“今年他们都没有回来呢,就我们两个老人在家里。”
我本来也是想问一问,没有看到老人的子女呢,就两个老人在家,都已经大年初一了。
“说不定过两天他们就回来了,可能是有事情耽搁了,肯定会回来的。”
走了,东西买好了哟。
老爷爷那边红苕粉已经称好了,我们一群人走了。
只留下两个孤独的身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