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湖北省旅行·在路上
木兰文化发源地 佛道共存一山中

木兰文化发源地 佛道共存一山中

作者: 小旅兔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7:51 被阅读4次

在我国民间,花木兰可谓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提起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恐怕连三岁小孩儿都能说上几句。小旅兔对花木兰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那首脍炙人口的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上。而由《木兰辞》衍生出的木兰文化,使得不少地方都为木兰建祠立庙树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更是上演了一出木兰故里之争。

距离武汉市区仅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木兰山,素有“木兰将军故里”之称。想要探寻木兰文化之源,又岂能错过木兰山呢?前几日,小旅兔有幸走进了这座千古名山,耳濡目染中,接受了一场木兰文化的洗礼。

底蕴厚重的木兰文化

至木兰山已是下午。从木兰胜景广场开始向上攀爬,边拍照,边听导游讲着木兰的传说与木兰山的历史渊源。原来,木兰山古称牛头山、青狮岭,木兰生于兹、长于兹、卒于兹。唐朝贞观年间之后,人们为纪念木兰将军才将其改名为木兰山。

拾级而上,穿过第一天门、南天门、二天门,便到了木兰山主体建筑之一的木兰殿。

木兰殿与木兰将军坊相对而立,木兰将军坊上书“忠孝勇杰”四个大字,牌坊上方雕刻有“双凤朝阳”,下方雕刻着“二龙戏珠”,古朴简约而又雄伟大气。木兰殿内供奉着三尊木兰将军像,分别身着铠甲、官袍、仕女服饰,栩栩如生。木兰殿与木兰将军坊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据传,木兰去世后被葬在木兰山北麓,世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墓前立了 “木兰将军之墓”石碑,并在木兰山上修建了木兰庙、木兰将军坊。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木兰殿和木兰将军坊,是于明代万历年间在唐代木兰庙的基础上重新修建而成的。

玉皇阁、棋盘石、穿箭崖、三眼井、北顾亭等,都浸润着木兰文化,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木兰山的一山一石,一殿一阁,一花一木,一溪一水,无不与木兰传说息息相关。

置身于木兰文化的发源地,站在木兰山金顶极目远眺,脑海中忽然迸出了唐代诗人杜牧登临木兰山时所作的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山祝明妃。此时,木兰那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形象又在我眼前浮现了……

和谐共生的佛道文化

除了底蕴厚重的木兰文化,木兰山还有着浓郁的佛道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共处一山,和谐并存。两教以南天门为分界线:南天门以下是佛教之地,过了南天门则是道教之地。

在木兰胜景广场仰望或是从木兰山金顶俯瞰,那丹墙碧瓦的寺院和奇特险峻的道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地分布着,看上去和谐相宜。

说起木兰山佛道两教和谐共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据史料记载,隋大业初年前后,名僧张良真来到木兰山,在此修建庙宇设坛传戒。巧合的是,几乎同一时间,冀人姬实云游到此,也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在这里修建宫观传播道教。由此开始,木兰山就形成了佛道并存的格局。

木兰山宗教文化渊源流长,千百年来香火不断。这个时节虽值淡季,但仍有许多人特意前来登山祈福。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九月初九庙会期间,木兰山更是热闹非凡。

对了,木兰山还有许多超可爱的喵星人哦。许是在山上待久了,听惯了寺院里的晨钟暮鼓,也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这些猫咪都很佛系。见到游客,它们一点也不怕羞,依旧懒洋洋地眯着眼睛晒太阳。直到有的游客伸手去抚摸它们,它们才慢悠悠地睁开眼睛看你一眼,然后翻个身,继续享受冬日的暖阳。实在是萌化人心。

古朴雄奇的宫殿庙宇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木兰山的木兰文化和道教文化,在那些古朴而又雄奇的宫殿庙宇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木兰山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那些古牌坊、古庙、古道、古井、古墓等,经过漫长岁月洗礼,愈发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你看,那一砖一瓦,那雕梁画栋,那路边的石凳……它们守护着木兰山,都静静地等待着你去倾听那古老的故事呢。

灵秀俊美的自然风光

一个景区,若是仅有秀美的风景却没有文化作支撑,会让人觉得缺少那么点儿文化味儿;若是仅有文化底蕴却没有引人入胜的风景,又会让人觉得有些枯燥乏味。木兰山则不然。

自唐代以来,木兰山以其独具魅力的木兰文化和灵秀俊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寻幽探胜,并留下了诸多赞美木兰山的诗篇。其中,明代诗人屠达更是对木兰山发出了"木兰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的高度赞誉。

春夏秋冬,气象万千。阴晴雨雪,各具魅力。不管何时去木兰山,都能收获不同的美景。

游览完木兰山,猛然顿悟,它是木兰文化的发源地,亦是木兰文化的结晶。木兰山因木兰文化而蜚声中外,木兰文化则因木兰山而得以传承和发扬。木兰山早已与木兰文化融为一体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兰文化发源地 佛道共存一山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i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