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30下辈子投生的理由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30下辈子投生的理由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7-06 11:48 被阅读0次

下辈子投生的理由

在唐代结束之后,因为唐诗的好名声,激发了后代中国人极大地写诗激情,只要稍通文墨就哼哼唧唧诗趣滔滔。即便在现代,也有那么多人在写古体诗。

乾隆皇帝一个人写的诗就多达四万余首。他天天写,大量写,周围的大臣中不乏饱学之士都鼓掌叫好。后来终于有一位叫李慎修的官员大胆上奏,劝他不必以写诗来展现自己的治国才能。乾隆是个聪明人,一看奏折就知道官员转弯抹角在说他的诗写得并不好,不要再写了。于是他立即又写了一首,意思是,我知道诗不好写,但如果不写,闲下来的时候做什么呢?他很坦白说,写诗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一无聊就闹出四万多首。那实在是无聊到了极点。

这样的诗,自然就没法看了。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以为一个人能写古体诗和文言文一定很有学问,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几千年来那些等级最低的文痞、文渣、文赖也能把古体诗和文言文写得十分顺手,就像伦敦郊区那些无业流浪汉也能把英语讲得十分流畅一样。

今天的年轻人不必勉强地学写古体诗和文言文,读读就行,而且一定只读好诗和好文。

文化的定义,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唐诗的最高意义是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几个辉煌的人格人格样板。

北京大学曾举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让学生们投票选出每个人心中最喜爱的唐代诗人前十名,投票相当集中,那就是李白,杜甫,王维和白居易。

一般文学史会把白居易排在第三,王维排在后面,而这里,投王维的以女学生居多,他们的回答是,因为王维长得帅,而且丧妻之后也不移情别恋。

王维确实长得很帅,曾让李白心生嫉妒,因为李白长得比较矮,模样不太斯文。长得很帅的王维还精于乐器,又写那么一首好诗,确实很吸引人。

北大学生的评选过程证明,人们接受文化其实是在接受人格,唐朝发展的几个时代也是以人格划分的。

李白的主要作品产生在安史之乱以前,他与王维代表了盛唐时期两种互补的诗性人格,李白气势如虹,王维意气风发。

杜甫则是在安史之乱中站出来的翩翩君子,以沉郁顿挫的声音感动了陷入灾难的土地。

白居易在李白去世后十年,杜甫去世后两年才出生,完全是另一个时代的诗人了。沉重的历史在他笔下变成了多情夜雨中的铃声和琴声。

比白居易小约41岁的李商隐,更是走了一条与前辈们完全不一样的路,他只探寻深幽的内心。

还有杜牧,王之涣,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他们每个人的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和个性地位是那么不同,却都一一输入了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自然是李白和杜甫。那么,我们是更喜欢李白还是杜甫呢?

我们毕生追求大美,一定不能放过李白矫健的身影,但是如果在追求大美的同时,还想找一个朋友坐下,来娓娓谈心,那就是杜甫了。李白好是好,但坐不住,对朋友也不会像杜甫那样用心。一般来说,温和诚恳的气质很难通达伟大的创造,对此,杜甫是一个例外。

余秋雨写道: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样帝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以后,存在于浔阳秋色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性却不存在。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我们的自己,由于有唐诗参加的组建,因此又能够一次次被唐诗叩开。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文脉悠悠

    关于文学,心里要有数,传承是大于创新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被后世追寻铭记的作品和人物,之所...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中国文脉》读书感悟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一遍了,时间久了,再次翻阅,感觉很陌生。(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听读《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

    【励志语分享】不要担心起点低,那只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只要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步子再小,也依然会一点一点上升。人...

  • 假期余额为零也能旅行,这本可以带你打卡5年的日历,了解下

    《古迹寻踪日历》源于《中国文化史迹》 《中国文化史迹》是日本古建筑学家及专门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常盘大定和他的朋友日...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中国文化对我有什么用?

    我本周重新看了遍樊登读书会解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给了我一些启发以及感想,我想本周来说说。 《中国文化课》...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30下辈子投生的理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odcjtx.html